上周討論了QFII對內地A股市場的影響。
QFII推出對H股或中資股份沒有即時影響,但中長線來說,QFII有助帶動A股公司的管治及提高質素,與國際市場接軌。當A股受到基金追捧時,H股(由於較低的PE)也可望同時受到垂青。從這一點看,A股與H股的差距可望收窄,而非因為冀望A、H股合併或人民幣自由浮動。
近期H股及紅籌的升勢驕人,有人指是因為幢憬QDII及ADR會跟隨QFII推出,筆者認為這解釋稍為牽強。主要是QDII(資金籌集自內地,而投資在指定的外國市場)及ADR(中國預託證券)對中國本地股票市場起的正面作用不大,而中國當局主要花心力如何協助發展國內的股票市場,在達到集資功能的同時,也保持股市的平穩發展。QDII及ADR能否在未來一年實行存疑。
國企股及紅籌炒上的原因主要是部份基金借助中國的強勁經濟增長保持在8%為借口,意味企業的增長也起碼有8%或更多;加上藍籌股升幅有限,所以熱錢一下子流入,不同的國企股份過去一個月升了20%至60%不等。
未來的國企股或紅籌股,我們選擇的行業仍然在汽車、航空、碼頭、機場及貿易融資。至於油股,我們建議減持。
汽車股之中,我們選擇華晨(1114),取其生產保持增長,在去年11月10日,我們建議沽零售股及買入華晨及駿威(203)。
航空股方面,我們選擇南方航空(1055)及東方航空(670),取其內陸及國外航班旅客增長強勁。
碼頭則選擇招商局(144),取其現價未完全反映中國的國內、外貿易強勁增長。至於機場,我們選擇北京首都機場(694),取其為中國的航空樞紐,以及中國民航信息﹙696﹚,取其受惠於航空客運及貨運的增長及壟斷地位。
一些我們會比較審慎的行業包括油股,由於油價升幅未必能夠持續,相反倘美伊局勢緩和,油價下跌空間大,建議中海油(883)伺機獲利。而被基金視為「收息股」的中石油(857),每逢在1.5元可以收集。至於化工股,例如中石化(386)及上海石化(338),建議套利。北京燕化(325)有轉虧為盈概念,可買入。
總結來說,近期國企及中資升幅大,短線建議沽出獲利。
李錦 新鴻基證劵策略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