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到餐廳用膳,餐桌上會擺放不同的餐具,它們各有不同功用,我們不會利用餐刀鋸扒,或以匙羹來切蛋糕,只有能掌握不同餐具的用途,互相配合,才能物盡其用。同樣道理,投資者如能成功掌握衍生產品,並以之來制訂投資策略,定能大大增加投資彈性,間接提高回報的機會。
市面流通的衍生產品,各有不同投資特性及獨特的投資時機,倘若投資者在任何市況皆採用同一投資策略,回報很大程度會受到局限。譬如當我們預期正股將於短時間內出現強力反彈,理應考慮購入正股或相關的認購證。同樣地,在投資氣氛淡靜時,投資者應考慮購入防守性較強的ELI,其投資回報或許有機會在投資期內跑贏正股。
未來一年衍生產品市場的展望,筆者相信,認股證市場仍是投資者的焦點所在,主要在於其透明度高及市場普及性不斷提升,但預期投資者入市意欲仍有待市場氣氛配合。另外,由於存款利息持續徘徊在低水平,資金在缺乏出路下,可能會流向一些風險較低的股票掛鈎產品,如一些與業績理想且派息穩定的藍籌股票掛鈎的衍生產品,包括ELI或槓桿較低的盈息認股證等,對於整個衍生產品市場的發展起了平衡作用,並帶來正面的幫助。
始終,目前並非如97年「雞犬皆升」的瘋狂市況,以窩輪作短線買賣的投資者需要格外留神。正因為市場走勢在短期內仍未見明顯方向,特別是大藍籌出現大幅波動的機會較低,因此,未來一年窩輪投資可能會趨向「選股不選市」,市場焦點或會落在個別具潛質的二線藍籌股及其他有利好消息刺激的股份,如石油股、具復甦概念的德昌電機(179)及利豐(494)等。當然,倘若市場不明朗因素持續,一些業績理想加上派息穩定的公用股,其相關的認股證及ELI,亦有望繼續成為投資者追捧的對象。
縱使目前低波幅市況可能造就更多即市買賣的投資者,不停在窄幅上落的價位中尋找機會,但真正能從中獲利的仍屬小數。筆者相信,最終仍是一些對相關正股走勢有通透分析、並能成功捕捉機會的投資者表現較佳。可幸的是,市面出現的機會俯拾皆是,投資者只要努力發掘寶藏,緊貼市況,透過窩輪去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機會,仍是大有可為的。
市場對港股未來一年的走勢眾說紛紜:有意見認為本地的基本因素如購買力及失業率未見改善,樓市亦未有因政府改變政策而實際得益,股市即使上升也恐怕不持久;另一派持相反意見的卻相信港股很大機會跟隨美股上揚,再次下跌的風險有限。假如投資者認同此看法,可考慮候低購入實力股份作較長線投資,或透過買入股票掛鈎產品來持有相關股票。選購股票掛鈎產品的投資者可以折讓價(即較市價為低)來認購股票,在特定期限結束時,若正股股價低於折讓價,他們才會收取股票,因此投資者可視股票掛鈎產品為「進可攻,退可守」的策略。
首季的市場焦點可能會集中於石油股,理由是美伊戰爭隨時爆發,委內瑞拉工潮影響石油出口,導致油價持續高企,帶動各石油股份上升。已持有石油股窩輪的投資者需留意,倘若局勢明朗,不論最終打仗與否,按照「在消息公布時出貨」的道理,油價可能會即時出現強大的回吐壓力,石油股及相關窩輪的價格也會受到牽連,投資者不能掉以輕心。
二月份的焦點可能會再次落在銀行股身上,其業績公布期以至緊接的派息期相信會為不少投資者帶來憧憬。倘若投資者持有相同意見,或許可以趁着調整,購入不同銀行股的相關衍生產品,透過其獨特的風險回報特性,增加投資彈性。
雷裕武 麥格理證券衍生工具部聯席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