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隨筆:留意「掘資料」風險

投資隨筆:留意「掘資料」風險

不少投資專家都建議小股民不要只聽消息炒股盲目跟風,應該「勤做功課」,多了解有關公司之業務、質素及前景,而分析上述各樣東西前,首要的工作便是發掘資料。
「發掘資料」可以從兩個不同的角度看,一方面可以是公司較少披露資料方面,投資者從其他途徑搜集資料作分析;另一方面可以是從各樣已披露及可知的資料之中,找出一些具參考價值的資料作分析,這種發掘資料的模式,其實不僅應用於股票投資,幾乎所有日常可見的事情,大都以這個模式進行。
表面看來,這種發掘資料的方法無甚不妥,其實卻潛藏着一個「發掘資料的風險」(dataminingrisk),能不受這風險影響的人少之又少,因為那是一個人性的潛在表現。
當投資者欲買入1隻股票時,無論因為聽消息或其他因素驅使,在發掘資料的過程,都可能不自覺地傾向搜集一些支持買入的資料,這並不代表投資者會否定所有的反面資料訊息,而是會覺得符合自己傾向的資料更為可信,明明移動平均線阻力重重,MACD又轉弱,但投資者可能以RSI仍未轉壞作決定性考慮而入市,像這樣的「掘資料風險」,其實例子很多,投資者要避免不必要錯誤,必須注意這種風險。
利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