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殘志不殘的中七女學生馮瑜,昨日獲得特首推介為港人逆境自強的「典範」,但僅二十一歲的她沒有沾沾自喜,反而坦誠力勸特首多了解民間實情,更一語道破目前香港最大癥結,是市民對政府的信心低落。眾多高官的集體智慧,竟比不上一個身患重疾的年輕女學生。 記者:羅偉光
【本報訊】行政長官董建華昨日在香港電台節目中,呼籲市民面對經濟轉型的痛苦不要悲觀,要以「短暫的犧牲去換取長期的繁榮」,他並引述一名身患重症的女學生馮瑜的經歷,鼓勵港人面對逆境不要放棄。不過,馮瑜卻認為特首並不太了解市民的需要,反勸告董建華「應該多啲企喺市民角度諗嘢。」
董建華昨在《香港家書》中重申,港府節省開支不會減少照顧弱勢社群,而加稅加費亦不會令通縮加劇;他在講話結束前特別提及馮瑜的經歷,表示在她身上看到香港人沒有遺失拼搏精神,更引述馮瑜的說話:「我試過成功,試過失敗,但是未試過放棄。」
因患有「骨關節強硬皮膚異色症」而全身長滿纖維瘤的生命鬥士馮瑜,在特殊學校紅十字會甘迺迪中心讀中學,兩年前憑驚人毅力,在會考中取得十四分,現時在北角培僑中學讀預科。
馮瑜昨日得悉獲特首點名稱讚後,表現平靜,她說:「可能特首覺得香港困境唔可以咁快解決,好似我個病咁唔會咁快醫得好,所以提起我啩。」
馮瑜是應屆高級程度會考生,現正努力溫習,但亦有留意今年施政報告,她認為董建華已想盡辦法處理經濟問題,但最大問題是市民對政府信心不足,她說,可能過去幾年政府工作無顯著成果,令市民覺得政府無能。
馮瑜坦言:「我覺得佢(董建華)想快啲做好件事,但似乎仍然唔係太了解市民需要。」她認為董建華應多與市民直接對話,例如上電台節目或上街巡視:「市民最想政府了解真實的情況,但官員只係睇到片面嘅事,令市民覺得政府做得唔好。」
須付出比平常人更多的努力,才有今日成績的馮瑜有感而發地說,官員應該多站在市民立場考慮問題。她以自己升讀預科時,要修讀新科目中國文化科為例,因在中四、中五時,根本沒有這科目,令不少同學無所適從,她的老師最近又向同學說,教統局考慮修改預科課程,但卻可能與中五課程不銜接,她說:「一個政府部門都出現這些問題,我覺得政府部門之間,應該多啲協調先做決策。」
馮瑜又希望港府不要因財赤問題,減少照顧弱勢社群。性格樂觀的她也勸喻港人,可嘗試以另一角度看政府施政,「如果大家都企喺對方立場睇問題,可能會有唔同睇法。」
馮媽媽說,女兒近一年病情轉趨惡化,若考不上大學,會勸喻她停學休養,不過馮瑜卻透露,希望入讀中文大學的中國語言及文學系,她說:「青少年用嘅俚語同俗語好得意,我想研究點解會有不同嘅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