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明報》社論指出:審計署每年都發表報告,指出一筆又一筆的浪費,每年都浪費了納稅人數以百億元計的資源,特區政府如能嚴懲這些部門的負責官員,杜絕浪費,對填補財赤將大有裨益。
二○○二年十二月《東方日報》揭露學校改善工程超支二百億,這二百億恰巧是政府想在二○○六至○七年度節省的目標。
所有涉及公帑的大小工程十之八九均超支,為何超支要以公帑填補,又總是肥了承建商?為何超支沒有任何監察的官員需要負責?為何工程開支不可以封頂?為何合約不可以明確規定超支均由承建商負責?
既然九鐵有「閒錢」補貼西門子九十億及寧願採用高投標價錢的承建商,政府為何不要求九鐵每年派息給政府?難道政府投資就不應獲得回報?
嶺南大學市場及國際企業學系副教授呂漢光指出,特區政府的財赤問題,最根本的原因是收入不足;在今年的財政預算案中披露,港府儲備上年度的回報率是「零」。林行止先生在他的專欄已多次建議,政府應責成金管局管理的儲備要有四、五厘以上的回報,以總儲備萬億港元計算,每年四、五百億港元的投資收益,足可大幅紓解財政緊絀情況。金管局有負港人所託,直接負責的財政司司長責無旁貸;在不責備金管局的大前提下,公務員這群小雞當然成為眾矢之的。
政府必須鏟除財赤元兇,否則縱使公務員減薪至九七年水平再加稅加費,也彌補不了每年一筆又一筆的浪費及超支。請政府及有心人算一算,如每年沒有這些超支,政府今天的財政狀況是赤字還是盈餘。
Franc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