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安排長者綜援金

    重新安排長者綜援金

近日不少報章大肆報道「兒子推母親出街行乞」的慘況,社署對此表示有心無力。據最近「政府綜合住戶統計調查」資料所得,假若把家庭平均月入少於二千六百元定為貧窮家庭,全港去年便有三十八萬五千多個貧窮家庭,在經濟環境一直未能改善之情況下,實際數字相信會更高。經濟不好,佔高比率之低技術勞工巿場供過於求,自然愈多失業人士領取綜援,綜援支出高達一百三十億。

有效減輕財赤
最近政府檢討綜援問題報告中指出,政府相信現時有不少市民濫用綜援,綜援間接地「養懶人」,但多個民間團體以「難分誰忠誰奸」為題,反對政府向綜援金開刀。這次「推母親出街行乞」事件,當中實包含了綜援金未被有效運用、養懶人、失業這三個問題。政府發出綜援金的真正意義,在於幫助有需要人士解決起居飲食之基本需要。若以照顧方式取代綜援金,那麼「兒子推母親出街行乞」的慘況又會否出現?
據報道,事件中的老婆婆可得近萬元綜援金,政府何不考慮以五千元聘請一個同區居住的失業人士,照顧老婆婆日常生活,而費用則有上限的實報實銷,如此老婆婆的起居生活可以解決,其子也不能再懶在家中白拿綜援金,間接杜絕了「養懶人」問題;而所聘請之失業人士有了工作和收入後,亦毋須再領取綜援。
在監管方面,政府亦可另外聘請社工,定期留意每個案件之情況,例如相處有否出現問題?三餐主要吃甚麼?開支會否過高過低?所聘請之失業人士有否盡責或需要協助等。
綜援支出已佔一百三十億,而政府為了協助低技術失業者尋找新工作,在職業再培訓或資助進修方面的支出也十分大,若上述方案運作順利,相信可有效減輕財政赤字。

蕭錕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