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口水研新藥治中風

蝙蝠口水研新藥治中風

中風是發達國家和地區的頭號殺手之一,每年奪去不少人性命,科學家為此不斷研製新藥。澳洲科學家指出,蝙蝠口水內一種可溶解血塊的物質,或許有助成為治療中風的新方法。

可溶血塊不損腦細胞
美國心臟病協會出版的最新一期《中風》報道,澳洲莫納什大學研究員梅德卡爾夫對蝙蝠的口水進行研究,發現蝙蝠在吸血時,口水中會分泌一種名叫DSPA的物質,可溶解血塊,令蝙蝠在吸取獵物的血液時順暢無阻。
他用老鼠作實驗對象,將DSPA和另一種含有組織胞漿素原活化劑t-PA的現有專治中風藥物,注入老鼠的腦細胞內,查看藥物對腦細胞存活的效能,發現t-PA會殺死腦細胞,但反觀DSPA卻沒有損害腦細胞的副作用。

中風9小時後也收效
t-PA的缺點是必須在病人中風的三小時內使用,否則會破壞腦細胞和引致腦出血。DSPA卻沒有這個時限規範,即使病人在中風九小時後也可使用,令科學家憧憬DSPA更為有效地治療中風病人。
不過,有專家警告說,今次研究對象僅限於沒有中風的老鼠,需進行更多測試才能確定DSPA的效用。而且,DSPA還未正式在人體進行藥效和安全測試,必須進行更多臨床實驗才能斷定其藥效和穩定性。
美聯社/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