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自吹自擂怎能挽回信心 - 盧峯

蘋論:自吹自擂怎能挽回信心 - 盧峯

若果內容空洞無物、老調一彈再彈的施政報告就是好的施政報告,那特首董建華先生剛發表的施政報告的確算是好的。若果不給予公眾期望、不給予公眾信心的政策綱領是一份好的政策綱領,那董先生剛發表的施政大綱的確不錯。

市民信心嚴重不足
然而,市民的要求不是這樣,市民想要的是一份急他們所急的施政報告,市民想看到的是一份可以提振他們信心的政策綱領;從這樣的標準看,董先生及他的新班子所提交的第一份「功課」是不及格的。
應該看到,香港目前面對的最棘手問題是市民的信心嚴重不足(金融時報甚至指香港人正陷於「非理性悲觀」〔irrationalpessimism〕中)。
正因為市民的信心脆弱,才令他們坐擁大量存款仍不願消費,才令他們坐擁大量閒資而不願投資;結果是,香港的消費市道、投資市場、樓市變成一潭死水,了無生氣。
那為甚麼一直自信心爆棚的港人,會突然變得惶惶不可終日呢?經濟出現前所未有的逆轉固然是原因之一,但更重要的恐怕還是特區政府過去幾年在經濟發展上「亂點鴛鴦譜」,在施政上出現連番失誤。因為當特區政府表現進退失據、施政又一再失誤時,市民的無力感自然大大加深,市民對前景的憂慮自然也不斷滋長,最終演變成濃重的信心危機。
而要扭轉這樣的信心危機,特區政府實在有必要正視本身的錯誤,承擔錯誤的責任。只有這樣才能讓市民相信政府不會一錯再錯,才會恢復對政府及前景的信心。

迴避責任隱惡揚善
只可惜董先生完全不明白這個道理。他不僅在施政報告中對本身及特區政府的失誤隻字不提;在昨天立法會的答問大會上他甚至如數家珍的吹捧起特區政府的「成就」來,就好像市民過去五年的失業、減薪、負資產之苦都跟他無關,而旅客上升、貨流增加則是他及政府的功勞。然而若果市民收入大幅下降、資產價格大幅貶值、家庭悲劇不斷發生還算是有成績的話,那恐怕全世界沒有多少政府是政績欠佳的,像這樣隱惡揚善、迴避責任甚至自吹自擂的做法,怎可能重建市民的信心、怎可能令市民相信特區政府有能力協助市民解決壓在他們頭上的問題呢?
(圖)特首在立法會答問大會中一味吹捧特區政府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