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松共你產

阿松共你產

這個財爺真太冷!他已經把加稅的「刀口」架在中產階層的頸上。繼董特首前日宣讀施政報告後向傳媒吹風,指港府研究將薪俸稅免稅額時光倒流到九八年前同樣水平,即是加稅;財政司司長梁錦松昨日更表明是針對中產人士加稅,惹起公憤。三月五日梁錦松公布新一份財政預算案之時,就是中產階級被政府「宰割」之日。 記者:譚暉、謝明明、莫劍弦

【本報訊】財政司司長梁錦松昨日出席港台節目《千禧年代》,為董建華解釋連任後的首份施政報告時,強調會將加稅對社會經濟的影響減到最低。
梁錦松說:「我哋如果能夠睇吓邊啲人收入冇乜點減,但因為通縮,購買力好咗,又將存款擺喺銀行;我哋考慮加稅時能夠針對性一啲去加,我諗對香港經濟同消費,應該唔會有好大嘅影響。」他又直指,九七年至今,確有一批高收入、有能力有技術的納稅人,收入沒有減少,甚至收入可能有所增加。

被指違稅制公平原則
這種似對有產人士「懲罰」的徵稅原則,大有共產的意味。多名學者抨擊梁錦松這種想法有違稅制的公平原則,矛頭直指中產人士,「冇減薪嘅人係好辛苦才能保住份工。」
會計界也指出,這種針對性的做法,現實上很難付諸實行。有中產市民批評阿松「講嘢唔經大腦」,「有錢擺喺銀行係市民自己嘅事」。
目前全港約有一百二十萬名僱員要交稅,其中年薪三十萬至一百四十萬元可算是中產階層,共五十萬人。羅兵咸永道會計師事務所稅務合夥人王銳強說,若薪俸稅免稅額及稅階回復到九八年前的水平,預計會有多十萬名市民納入稅網,政府可額外多收四十億稅收。若以此推算,一般單身的中產人士則可能要多交數千至數萬元稅款。
梁錦松說,加不同的稅種、在不同的人身上加稅,對經濟的影響不一,港府在這方面已有很多研究。港府只要較針對性地加稅,即可避免令通縮惡化。他舉例,向一些收入比他高的人加稅,「對經濟影響可能會細啲,因為佢啲錢本來放喺銀行儲蓄,𠵱家俾政府收咗啫!」而目前只有一萬多名納稅人繳交最高的百分之十五的薪俸稅標準稅率。

強調香港仍是低稅率
他進一步解釋,自九七年至今,累積通縮已達到百分之十三,換言之,如果市民工資不變,但他們的購買力卻已因為通縮而增加。雖然統計數字指僱員的工資在過去五年平均下跌一成,但一批能配合知識型經濟的納稅人,收入沒有減少。
梁錦松強調,即使港府研究加稅,但香港仍是低稅率的地方,政府提供的教育、醫療服務多不勝數。他更勸勉市民,「千祈唔好期望政府能夠每個人都終身照顧……香港之所以成功,係因為香港人有一份唔靠政府嘅拼搏精神。」

談加稅都打中產主意
政務司司長曾蔭權在另一場合說,因為「窮苦人」不用納稅,因此每次談及納稅問題,都是「向中產人同有錢人打主意」。特首董建華昨日出席立法會答問大會和電視論壇時則強調,港府會以合理原則去加稅,並無意針對中產階級。
中文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關焯照卻質疑,港府向有儲蓄又沒有減薪的市民打主意,並不公平,「冇減薪嘅市民,可能因為工作量多、工作時間長、自我增值,先可以保住份人工。針對呢班人,要佢哋交多啲稅,完全違反稅制嘅公平原則。」

學者:港府不擇手段
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副教授何國良則抨擊港府「不擇手段」。他批評,梁錦松一方面叫市民不要靠政府,市民惟有努力工作、儲錢以積穀防飢,豈料港府又要向這班人加稅,港府的想法與市民的處境,愈拉愈遠。
安永會計師事務所合夥人陳瑞娟認為,港府難以判斷市民的存款數額,因此梁錦松的想法難以實行。她說,如將薪俸稅百分之十五的標準稅率提高至百分之十六,即可針對最高收入的一批納稅人。

特首連任後的首份施政報告着意增加庫房收入,打工仔,特別是中產人士成為待「宰割」的一群。 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