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董特首施政報告的一個大特點是少了很多數碼港、中藥港、服裝港、生物科技港……等等一廂情願但無實際推行方法的名詞,可喜可賀。董特首進步了,這該是問責局長的功勞,問責局長們想不出甚麼方法可以使香港變成中藥港、數碼港……倒不如不再空談。
今年的施政報告,重點在加強香港原有的優勢行業如金融、旅遊、物流、商業後勤專業服務。對了,金融、旅遊、物流、商業後勤專業服務這4大支柱對港人而言,絕不陌生,去年梁錦松上任後,第一份財政報告就提到上述行業。看來,梁錦松的確是特首身邊最紅的人物,言聽計從,也是2007年第3屆特首的最熱門候選人。
過去許多年,香港也搞金融、旅遊、物流、商業後勤專業服務,但過去對象客戶是海外企業、海外遊客,今後則將是服務中國大陸為主,因為內地的的確確富起來了,香港近水樓台,不賺內地的錢就太可惜了。可是,要賺內地錢,就必須得到中央政府、廣東省政府的祝福,困難還是有的,中央政府、廣東省政府也不會專門做只令香港得利而對內地不利的事。
對廣大市民而言,施政報告最重要的地方不是長遠的經濟發展計劃,而是財政赤字,財政赤字與刺激經濟永遠是互相矛盾的,要刺激經濟,赤字一定擴大,要平衡財政預算,經濟衰退會進一步嚴重。如何取捨?董特首選擇了平衡預算、加稅與公務員減薪,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看來港人還得繼續過一段緊日子。
曾淵滄 城市大學管理科學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