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初,港交所(388)實施新修訂認股證上市條例,認股證發行商曾爭相推出大量新股證應市,但隨着交投逐漸集中於少數發行商發行的少數股證,去年第4季新股證發行活動已顯著減少,期內逾三分之一發行商更「無所出」,去年新股證共計650隻,散戶在認股證市場損手,賺錢的發行商亦屈指可數。比聯金融產品香港執行董事顏國棟預料,今年新股證發行宗數或能與去年相若,但發行商的強者愈強趨勢將會持續,有能力又願意發行新證的估計只餘6家。 記者:龍婉嫻
首6家發行商所發行的股證成交金額,佔總股證成交金額比重,已由前年的85.1%增至去年的92.9%,前兩位的比聯及法興,市場佔有率更由40.26%提高至63.7%。
顏國棟稱,去年下半年認股證市場有兩個現象,一是港股平均成交額較上半年縮減23.25%,但認股證相應減幅只有3.24%,佔總成交額比重更由上半年的5.7%增至8.6%,7月份達到9.3%;二是恒指認購認沽證買賣活躍,佔總體股證成交額由前年的2.4%急增至去年的20.5%,估計與港股下半年欠活躍、散戶由正股市場轉投期指及認股證市場有關。
他指出,由於去年整體平均持倉過夜認股證份數,只相當於25至30隻認股證發行量,與去年新股證發行宗數650隻比較,顯示散戶多為「即日鮮」,加上競爭激烈,活躍的股證買賣差價現已縮至一兩個價位,絕大部份身兼莊家的發行商無法賺錢,相信今年續推新股證的發行商不但數量有限,部份更可能退出市場。
至於今年新股證發行趨勢,他預期仍以恒指及5大──長實(001)、和黃(013)、新地(016)、滙控(005)及中移動(941)傳統股證為主,創新產品只會是少數。雖然新例實施後,市場已多次呼籲投資者加強風險意識及多做功課,他認為這方面仍須加強,例如對認購認沽股證不宜側重一邊、要伺機作平衡交易、不能只見某股證交投突然活躍即飛身撲入、要多看宏觀數據、買賣前比較某類股證總體引伸波幅、歷史引伸波幅與個別股證引伸波幅。他說只要能避開股證的「大劫」,投資者在認股證市場仍應有利可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