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視野:挽救經濟 各出奇謀

國際視野:挽救經濟 各出奇謀

全球經濟受需求萎縮或通縮威脅而搖搖欲墜,不同地區或國家政府正積極設計或推出振興經濟計劃,求力挽狂瀾於既倒。然家家有本難念的經,雖目的相同,但手法各異(比較美日港星),成功與否,除看智囊們如何解讀問題的癥結所在(香港便有斷錯症之嫌),還看「造化」,因為全球化、一體化令國與國之間關係和互相影響程度愈形緊密,加上地緣政治風險、人事變動等不明朗因素,稍有不慎,將會是差之毫釐、謬之千里,興衰懸於一線,筆者早前指2003年,人們須面對的動盪、困難和衝擊或不下於去年,並非杞人憂天。

歐洲令人失望
然而世界經濟要「活」起來,還看美國。儘管布殊日前提出的刺激經濟方案(尚待國會通過),短期未必起到太大作用,但卻頗具震撼性(數目龐大嘛!),最低限度總統先生的「誠意」,不無給國民心理上一點振奮,9200萬人受惠,你估講玩?若不領情,或有人諸多阻撓,相信還有後着,所以不宜過早妄下斷語,始終連任大過天,豈肯罷休?
反觀人們曾經憧憬能接棒的歐洲,在內部需求極疲弱和經濟增長接近零的情況下,不但甚麼刺激經濟計劃欠奉,歐洲委員會還要求歐元區各國,尤其是3大核心國要勒緊褲帶,警告財赤不可隨便超越「神聖」的3%上限,與美國成強烈對比。私人環節奄奄一息,公共開支又受到掣肘,結構改革障礙重重,歐洲央行減息又不夠聯儲局「爽手」,假如歐元續強而歐洲人仍不肯「使」錢,依賴歐洲帶動經濟復甦,便有如問和尚借梳──多餘兼搞笑矣!
王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