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之見:股評文化值得關注

英之見:股評文化值得關注

筆者轉換工作崗位的決定,在友儕之間反應不一,贊成者認同反正繼續下去,也是沒有出路,而且資產管理牽涉組合調配及買賣的技巧,有更大的增值作用及挑戰性;反對者則採保守態度,分析員就算技巧不高,卻可以形象掛帥,甚至以公關作用為主打,資產管理成績卻是立竿見影,以市況作藉口,頂多支撐一年半載,所以他們鼓勵筆者找棵大樹遮陰,繼續過往模式穩穩陣陣。
筆者最終選擇了冒險,主要是認為長期剝削僱主根本不可行,今時今日不少證券行仍樂意付出,去換取宣傳效果,但當老闆發覺知名不等同客似雲來,分析員便等同可有可無。

普遍欠缺風險評估
分析員工作性質風險較低,模稜兩可穩打穩紮固然安全,一旦建立名聲,會有頗長期的效力,就算過去兩三年嚴重看錯樓市走勢,仍被尊為地產分析權威,可見投資者對權威的認知,是相當奇怪的現象。
當然仍有不少紅極一時,最終卻聲沉影寂的例子,去年民企熱潮,某外資行點石成金,大眾傳媒大肆報道,今時今日已不見聲勢。
筆者經常警誡自己及朋友,要小心這種所謂「周期性明星」的現象,舉例一個人長期看好,剛碰到市場踏入上升周期,便被捧若神明,只是時勢造英雄,但當時勢逆轉後,就原形畢露,不外是常人一個。
筆者也只是常人一個,過去兩年只是很幸運碰上工業股熱潮,所以不敢高估自己,老實說,犯了幾個嚴重錯誤,仍被諒解才是值得高興。
投資過程並不是如現今股評般設置止蝕及目標價如斯簡單,根本上注碼調配、市場形勢等均是十分關鍵,因此現今報告普遍欠缺風險評估,是頗大的問題,股評文化以及投資者對研究部的重視,都是現今市場值得注意的地方。
黃國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