捱了兩次手術把女兒生出來,當然心急想聽到她叫我做媽媽,這也不為過份吧。
悉心教女兒發音,發現過程中原來是我對着女兒不斷叫「媽媽」,她大概覺得我這個成年人好悶,說來說去都是同一個音。
在戲劇情節中,嬰兒第一次對着母親叫「媽媽」的場面是何其歡喜若狂,我期待着興奮的一天來臨。
等了八個月,女兒真的對着我叫媽媽,可是我卻沒有預期的興奮,因為女兒學會叫「媽媽」的過程好離奇。
七個月左右,每逢婆婆要她做她討厭的事,例如洗頭,我女兒就會叫「媽媽」,但我不肯定她所說的「媽媽」是指母親,還是「救命」。
八個月左右,每逢我開雪櫃她又叫「媽媽」,到底她是指「食物」嗎?
終於,八個半月時,她凝視我叫「媽媽」!不過,我還未來得及興奮,她又對着爸爸叫「媽媽」,後來對着婆婆、菲傭也叫「媽媽」。
我沒想過要令女兒「對媽媽叫媽媽」是這麼困難的事,戲劇都不是這樣,也從沒聽過朋友有這個困難。我由女兒的「媽媽聲」領略到一二:媽媽是食物、爸爸、婆婆、菲傭、救命的代號,因為無論你想要甚麼,媽媽都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