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水平 - 吳靄儀

英語水平 - 吳靄儀

依我之見,英語學得好不好,最重要是有沒有動機。說來慚愧,當年拼命學英語,第一是為了意氣之爭。從官小升英中,不忿被人輕視,於是發誓英語要說得比她們好,要人家認錯,不再看不起中國人。
但那時我的同班同學不是個個都鬧意氣,而是社會環境不容她們不認真,要出人頭地,就非得英語成績好不可。懂事的孩子,英文老師好,自然用心學習;英文老師差,就迫自己自修。記憶中,我們中學的大部份英文老師不見得怎樣高明,上文法堂,不過依課本直說,枯燥無味。我常常打瞌睡。

我有一位同學,個性倔強,自尊心強,父親是位很有學養的中醫師,母親是普通家庭主婦,全家沒有人懂英語。她就硬生生背課本、背生字,不管說英語說得多生硬,也從不猶豫。但她從不弄錯詞意文法,而讀和寫就更佳,甚麼深奧的英文小說也看得飛快。她是真正中英文學底子紮實,都是苦學得來的。
那時苦學生很多,為了生活,也為了到外國求學的夢想。他們之中,後來有好些當上了公務員。公務員必須英語有水平才有前途。大凡官要做得大,口才就要好,文筆更須上乘。初入政府不懂,日子久了,耳濡目染,有動機就有大量鍛煉機會。除了公務員之外,任職大洋行就最令人羨慕,情況也大致相同。
到了現在,誰還相信英語重要呢?立法會辯論,英語說得好也算是罪狀。做生意、做官,甚至做文化工作,最受重視是精通「北上」門路、普通話流利、懂得說中聽的廣東話。這是社會現實,父母堅持英語重要,孩子根本不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