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本我得空時愛翻的書,《天工開物》。原著者是生於明萬曆十五年,卒於清順治年間的宋應星。
雖說是「科技的百科全書」,但道來感性,看來多情。有關栽種、織造、染色、冶鑄、舟車、膏液、五金、造紙、兵器、火藥、釀酒、珠玉、陶瓷……等等的製作技術及源流,非常有趣、實用。各人也看出不同的世界。
它提到絲、麻、裘、褐,本皆素質,加以染色,可增強視覺立體感,豐富色彩的感受,也是一種提升。其中如何染「紅色」呢?
紅色染劑主要成份來自紅花。染家有特別的花圃栽種。二月初播種,夏天即綻放。採花者必須在清晨花朵尚含露水的時候摘取,如果太陽照射過久,露水已乾,則花朵內的染料成份不易萃,將紅花搗碎,以水淘洗,放入布袋絞去黃汁,取出後再加酸栗、洗米水搗和,重複數遍,放一晚,捏成薄餅收藏,放在酸性的烏梅水內煎煮,同滴入鹼性的稻灰水,效果不同,一是「定」,一是「褪」。蓮紅、桃紅、銀紅、水紅……因染料用量多寡而別。最紅的是「猩紅」。只有白絲可染紅色,黃絲是染不上的。
看《天工開物》,驚歎天地的恩賜,人的智慧,以及文字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