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叔理財:小股東應重視自己權益

陸叔理財:小股東應重視自己權益

本地的投資者一直只重視買入股票的實質回報──如股價的升跌、股息的派發,而鮮有重視自己的股東決策權。

恒基地產(012)向恒基發展(097)提出私有化的方案,最終觸礁。恒發復牌後股價立即急挫13.8%。是次私有化方案的失敗,市場焦點落在誰是最大的損失者。
從表面看來,恒基地產好像是「輸」家,原因是若恒地成功私有化恒發後,恒地便能夠在會計帳目上反映私有化恒發所帶來的盈利及穩定的現金流量,有利公司股價,而如今則似乎錯失了這個大好機會。
不過,有人卻認為小股東錯失了一次以較高價套現的機會,原因是即使有分析員認為恒發每股價值應超過10元,但在過去3年,恒發股價都未曾突破過7元水平。而私有化失敗後,小股東未必能再於短期內成功以高價套現。
我個人認為,現階段我們很難去評論誰是最大的輸家,但恒發私有化失敗事件,反而帶出了一個重要訊息──就是小股東似乎忽略了自己的股東權益。
去年11月初,恒地宣布向恒發提出私有化時,市場皆對是次行動議論紛紛,而我自己亦收到不少投資者來電,查問是否應該接受恒地所提出的條件。
普遍而言,持有恒發的投資者都是作長線投資,但由於股價表現長期處於相對較低的水平,因此恒地提出私有化方案,無疑給予小投資者有一次套現的機會。所以某部份的投資者是傾向接受恒地的私有化方案。不過,當其時有一個怪現象,就是支持恒發私有化的小投資者,大都沒有計劃到股東大會投票。他們所持的理由有二:一、因為恒地是大股東,只要恒地首肯,私有化計劃就可以順利通過;二、通常小股東會覺得自己人微言輕,即使親身到場表決,也改變不了結果,因此他們大多數會選擇保持緘默,而最終結果如何也不用多說了。
不過,從今次私有化失敗的結果中,帶出了小股東其實也有影響力,只是大家一直忽略自己應有的權益。

放棄投票 自己損失
無可否認,本地的投資者一直只重視買入股票的實質回報──如股價的升跌、股息的派發,而鮮有重視自己的股東決策權。另外,在今次私有化事件中,我發現小股東接受私有化與否,並沒有一套自己準則,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外間的消息左右。當然,我們除了關注收購價是否合理之外,同時亦要考慮自己的利益。若小投資者認為收購價並不合理,當然可以拒絕接受條件;相反,若果大家以套現為首要目標,則不妨參與一如己願作出表決行動,因為錢始終是自己的。從另一角度而言,有些公司很喜歡動不動便發行新股或向小股東抽水,而經歷過今次事件後,若果大家有反對聲音,則不妨主動提出反對,因為這是作為一個股東的責任及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