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資本充足比率 鋪路擴張業務<br>工行亞洲發15億元次級債券

提升資本充足比率 鋪路擴張業務
工行亞洲發15億元次級債券

【本報訊】致力擴充業務的中國工商銀行(亞洲)(349,工行亞洲),因配合貸款增長需要,已於去年底發行15億元次級債券。消息說,該批債務包括10年期(5年後可提早贖回)及永久債券兩部份,工行亞洲進行有關集資後,其資本充足比率料可提高約2個百分點。該銀行是繼中信國際金融(183)後,第二家發行含有永久年期後償債務的本地註冊銀行,反映業界經營環境儘管困難,進取的中型銀行仍積極部署日後的業務發展。

工行亞洲發言人接受查詢時證實,去年12月已發行了15億元債券,當中包括總值10億元的永久次級債券,及5億元的10年期次級債券,債務由控股公司中國工商銀行(工行)全數認購,集資有助加強工行亞洲資本基礎,及為日後業務增長提供發展空間,詳情則拒絕置評。
截至去年6月底,工行亞洲純利勁升92%,達至2.14億元,是期內盈利增長最高的本地銀行,其貸款亦以雙位數字增長,資本充足比率為15.9%。去年中,該銀行以先舊後新方式批股集資8.1億元,連同年底發行的15億元次級債券,即工行亞洲的資本在不足1年內,增加逾23億元。

資本年內增逾23億
消息說,該銀行是次發行的債務,悉數由控股公司認購,因此息率成本極低,息差僅數十點子,與一般進行公開認購的次級債券,息率成本達8、9厘的情況不可同日而語,實際上可說是母公司對工行亞洲的一次注資行動,但因為工行在批股後仍持有工行亞洲63.82%權益,若再透過批股注資,控股公司對該行的持股量,恐會牴觸交易所規定的最低公眾持股量水平,加上目前市況並不適合股本性集資,故最終以發行次級債券來強化該行的資本結構。

工行認購變相注資
惠譽國際評級亞洲(金融機構)聯席董事劉曙明表示,次級債券可納入銀行第二級資本計算內,有助提高銀行的整體資本充足比率。工行亞洲近年積極擴展業務,亦活躍參與大型銀團包銷,相信是次集資可滿足該銀行貸款持續增長下,資本擴大的需要。
工行亞洲行政總裁朱琦早前亦表示,遇有合適的收購對象或業務組合出售時,該銀行會作出研究,但現時未有鎖定收購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