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孚
新年過去,有關《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立法的爭論並沒有過去。
律政司司長梁愛詩宣布,政府還是打算在七月完成立法程序,不再遲延。這顯示不論各方面的意見是否能及時取得一致,官方也一定要七月立法成功。這看來很像是向上頭定下了甚麼軍令狀,保證非在此限期完成任務不可。
梁愛詩勸大家不要為「白紙」草案或「藍紙」草案爭拗了,她認為這不值得。她說,即使當局最後決定採納「藍紙」草案,市民還可以繼續提意見,而當局也可以繼續作修改。從這話聽來,當局還是堅持「藍紙」草案,並不考慮「白紙」。既然為藍、白爭拗是不值得的,何以官方一定要堅持「藍紙」,而拒絕「白紙」呢?她為甚麼不主張官方放棄「藍紙」,而一定要市民放棄「白紙」?官方的爭拗就值得,而市民的爭拗卻不值得,這豈不是顯得官方的霸道?
梁愛詩又說,諮詢文件中有關警方在緊急情況下,不須法庭發出搜查令,也可入屋搜查的建議,並非十全十美。她說政府會考慮各方面的意見,暗示這一條是可以修改的。
好一個並非十全十美,這不是說它比較完美麼?只不過不是好得十足,美得充份罷了。只是嫌它還不夠,而不是認為已過份。是不是按他們的本意,還要把建議定得更加嚴厲這才滿意?不但不須搜查令也可以入屋搜查,甚至不須逮捕令也可以任意逮捕?現在說要考慮修改,只不過因為太不像話,大受指摘,這才準備撤回?這使人看到,立法者用心原來是十分險惡的,把一般社會不敢提出的東西也搬出來了,而且還意猶未足的說是並非十全十美!請問,要怎麼樣的法律才能使你們心滿意足,誇獎讚美?
梁愛詩還為她的「頭上一把刀」的理論辯護。這是她談到新聞界為二十三條立法會影響新聞自由時,她就說新聞界頭上早就有了一把刀了,隨時都可以落下來,砍到頭上,這就不必怕二十三條的立法再加上甚麼新的刀劍。她倒是說了老實話,承認新聞界頭上早就有了一把刀,小心為妙!新聞界的人因此有了去意,當二十三條立法以後,將有一成多的人寧可改行,不幹新聞這一行業,以免隨時有刀劈頭頂之禍。
梁愛詩說,政府並不希望看到支持或反對立法的人上街表達意見,而演變成社會分化。事實上,這樣的分化已經出現了,而官方是閃閃縮縮站在支持者的一邊的。當六萬人的反對立法大遊行舉行後,保安局某官員再三強調,從頭到尾,遊行的只有一萬二千人,而對支持立法的維園集會,卻強調有四萬人之眾。官方顯然是以有支持者的集會為喜的。在集會之前,屢有左派銀行『動員』職工,左派學校『動員』學生參加的消息,這不僅是在製造分化,也在擴大分化,還說甚麼不希望看到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