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官場現形記:教徒奉獻五百元變五毫 - 李慧玲

新官場現形記:教徒奉獻五百元變五毫 - 李慧玲

今日暫且不提官場,講一講教會。流行講法是,經濟不景,人心要求慰藉,信教的人會增加;但原來這是一廂情願講法。與《公教報》總編輯夏其龍神父碰面,他描繪的是另一個世界。
他說:「經濟唔好,教徒奉獻都少咗。幫手數錢嘅同工話,𠵱家多咗一蚊呀、五毫呀、五蚊呀,以前數親多數係二十蚊、五十蚊、一百蚊,個別更加有五百蚊。」
他感覺來教堂的人明顯少了。夏說,教會內好多教友面臨失業、減薪;他們在生活上遇到困難,好自然影響在教會的參與和與其他人關係。而要求教會幫忙的個案數字也有增加。

教堂合併為慳錢
換言之,在經濟困境中,教會並沒有獨善其身。逆境中如何自處?「好似教會發展本身暫時要擱置吓,譬如話諗住起間聖堂,或有一啲新計劃,可能要停一停。以前比較鬆動嘅時候,推行新計劃容易啲,𠵱家諗吓兩、三年內經濟會唔會好番呀?點維持呀?推行新計劃係有困難。」
「我哋𠵱家縮減緊一啲堂區,譬如話黃大仙同新蒲崗,以前係兩個唔同嘅單位,𠵱家縮成一個,又好似以前李鄭屋邨同長沙灣係兩個單位,𠵱家都縮埋一個……」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教會都一樣。
﹙圖﹚夏其龍神父說,經濟不景,到教會的人不加反減。


周一至周五刊出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