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論衡:教育出了甚麼問題? - 盧鋼鍇

教育論衡:教育出了甚麼問題? - 盧鋼鍇

盧鋼鍇

平安夜和聖誕日晚上,尖沙嘴文化中心廣場出現令人痛心的場面,充份暴露刻意破壞的意圖。凡是出現青少年問題,社會人士最直接的反應是:「我們的教育出了甚麼問題?」似乎要將所有責任拋給教育界。當然,教育界有培養青少年品德及公民道德的責任,但不能靠教育界孤軍作戰。政府有專責青少年的委員會和機構,也有很多志願團體從事青少年工作,欠缺的是有效的統籌,單位間不能互相配合,影響整體成效。

縱容溺愛中成長
今日的青少年已是戰後的第三代,五十多年來本港經濟雖然有起有伏,但從未有今日前路茫茫的恐懼;第二代可算在物質豐盛中成長的一代,他們以自由、縱容教育他們的下一代;第三代在呵護備至中成長,他們沒有經歷風雨,所有難題由父母解決,本身沒有免疫能力。
現在經濟面臨巨變,第二代本身面臨職業不安全的威脅,他們沒有餘力,也不懂得如何教育下一代面對困境。不如意衍生的戾氣影響年輕的一代向權力和法紀挑戰:蔑視校規、挑釁老師、破壞公物,甚至以輕藐的態度對抗執法人員。大學畢業生無法獲取一份並不苛求的工作,中學畢業生碰得焦頭爛額仍是待業青年,對社會失望是必然的。
另一方面,成人社會對青少年有太多的寬容,父母對兒女過於溺愛,老師對學生不作合理的期望。社會人士原諒青少年一次又一次的「有心之失」,把一切責任諉於社會不完善的制度;父母的溺愛令兒女不分是非黑白,毋視紀律必須遵守。老師們不斷在考核上向學生讓步,不對學生有甚麼期望。由於接受太多寬恕與原諒,青少年以為他們有疏懶、任性、違規、破壞等特權。年輕人成長會經歷幼稚與狂妄,但老師與父母有責任教導他們服從社會秩序與最基本的紀律。

應訂定合理規範
現在正是成人們反省的時候,如果我們愛護我們的兒女,我們以身作則之餘,還要給他們一些磨練;如果我們愛護我們的學生,寬緊適宜的管教之餘,還要他們對自己有目標,有期望;如果我們愛護未來的社會棟樑,應訂定一些合理的規範。今日的青年人早熟,他們的心智已足夠承擔他們應承擔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