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跟讀者談到,CBS的一篇名為《AstoryofThreeB's》文章中,指出2002年股市及股票基金表現不濟,幸好仍有回報優異之基金,它們皆以B字為首個英文字母,原本準備今天繼續談餘下部份,但今天欲先談恒基地產(012)私有化恒基發展(097)一事。
據報道,在恒發就此事舉行的特別股東大會上,共有483名股東投票,以股數計算,投票的股東所佔之股數達4.87億股。目前恒發已發行股數約為28.17億股,現時恒發之股權分布為恒地持有約73.48%、大股東持有1.43%、香港小輪(050)及相關人士持有0.22%,總共約佔75.13%恒發股權,故小股東僅特有約24.87%股權(註:小股東只是指持有恒發股權較少之股東,並非指他們的資產少,其實當中不乏大型機構投資者),相等於7億餘股已發行股份。以上周出席該特別股東會之小股東特有的4.87億股計算,即表示出席之小股東高達70%,是較少見之高參與率,反映小股東們頗重視這次私有化行動。
至於該股東大會投票之結果,相信各位讀者在報章或其他報道中知道,雖然在投票中贊成私有化的股東佔383位,持股數約為4.16億股,共佔投票股數的86%,亦即86%贊成,是極大比數。可是根據現行收購合併守則規定,假若有10%小股東反對,該收購建議便不能通過。剛巧在上周投票中,確有逾1成之小股東(約持有7019萬股)反對,令該私有化行動未能通過,引致恒發在上周五復牌後股價大幅急挫。
據多份主要報章就此事所作之報道,市場揣測投贊成票的大部份是一般之小投資者,亦即散戶,投反對票的則可能是基金等機構投資者。由於只要1成小股東(約為7千萬股)反對,便可否決該私有化建議,故這些機構投資者如何投票便有很大影響。據《蘋果》財經版之報道,持有約2700多萬股恒發的盈富基金(2800)拒絕披露其投票取向。
上述所講基金如何為其持有之股份投票,正是近期美國投資市場開始關注之事項,當中可能涉及一定程度之利益衝突。由於近年股市不濟,基金投資者大量沽售(即贖回)持有之基金,令基金公司收入大減,促使基金公司尋找其他收入,引致基金公司更看重為大企業管理資產之收入,例如員工之退休金及公司之投資等,這樣便出現了利益衝突。
當涉及個別大企業提出某些建議而投票時,假若基金公司剛巧亦為這企業管理資產,基金公司在投票時便可能不會將其基金投資者之利益放在第一位,首要考慮反而是基金公司本身之利益,故此基金公司可能不欲開罪大企業客戶而作出一些不利基金投資者之行動。近期美國有關方面開始考慮,當基金公司就其投資組合中的股份投票時,須公開其如何投票,是否有顧及基金投資者之利益。
下回進一步細談不少基金公司在投票時所採用的Gentlement'sCode(紳士代號)。
譚紹興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