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吳衛東批評,董建華曾公開揚言「發夢都諗緊經濟轉型及就業」,但港府在聘請釋囚時帶有歧視性,直接迫使他們難以就業。釋囚惟有透過不斷進修,如報讀再培訓課程、建造業訓練局課程等,以期重投勞動市場。
一直協助潘錦明找工作、搬宿舍的吳衛東說,釋囚身份妨礙潘錦明重投社會,因此他更需要保持正面的人生態度,不能氣餒。他表示,其實潘錦明有豐富的保安經驗,但因釋囚的背景,令他難以重拾故業。
吳衛東又說,部份基層的政府工作如雜工、文員等,職位的工作性質與申請人有無刑事案底並沒有太大關係。因此,他建議港府取消有關規定,真正成為重視平等機會的僱主,並帶頭給予釋囚一個更生的機會,以減少社會對釋囚所存在的異樣眼光。
七個逆境掙扎的真實故事說完了。小市民不是高官政客,他們只會在深切感到不公平、無助和不忿時,才願意自揭「瘡疤」,將過去不光彩的歷史公諸人前,以自己的遭遇反映政府施政的問題。董特首明天將公布新一年的施政報告,這份報告能不能改寫小市民對他的觀感和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