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眼中去年十大新聞,以演藝界人物新聞佔最大比重,顯見演藝界影響力之大。但二十三條立法佔第三位,而藝人新聞並非純粹娛樂性質:劉嘉玲是勇敢面對過去;羅文是以熱愛生命奮鬥病魔;謝霆鋒事件重心是司法公正。年輕人並不淺薄。藝人天職就是引人注目,以戲劇手法強烈突出人心世情,能更深地引起共鳴,在舞台上舞台下都有萬鈞之力。
假期中,讀報見演藝界對二十三條立法發表聲明,表達他們的深切關注。自由空氣一旦受到壓抑,《無間道》的題材還可以拍電影嗎?《金雞》仍不必擔心惹上麻煩嗎?文人藝人成為權勢的犧牲品,這種故事豈是陌生?莫說通俗戲沒深度,自由社會的自由,不在於有稀世藝術價值的偉大作品能否免於禁毀,而是不管有沒有高深藝術意義,藝術創作都享有自由空間。
古今亂世之際,都有令人肅然起敬的藝人氣節的典範。無獨有偶,《桃花扇》剛看到柳敬亭的說書。明清社會,藝人地位低賤,職業無非是娛悅權貴,哪有作為?可是這位「柳麻子」別有見解。他說,權重勢大的人總是要藉歌舞鼓樂去炫耀排場,所以他們一群樂工,一聽得僱用他們的大官原來是無恥的閹黨,馬上紛紛散去,好讓他冷冷清清,擺不出排場,掃興之極。
根據《桃花扇》說的就是青樓一名妓女也有氣節,倒是飽讀詩書的文人大官,道德界線含糊。昔日藝人的氣節,遺下可歌可泣的故事;今天的藝人重氣節的表現,卻能即時為無數年輕人作榜樣,這是值得欣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