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食米的專營權開放,米價大降。
在今天,人們的飯量越來越小,米價的升降,已不是甚麼大不了的事情,對生活的影響也很微,還不如汽油價格的升降牽動人心。
曾幾何時,一個「米」字,在中國人的心中,有過巨大無比的地位。誰有米,誰的日子就好過,廣東話說「得米」,就是莫大的喜事。
那是誰有飯吃誰就是富人的年代,最十惡不赦的人,叫作「蛀米大蟲」。國家興衰,社會安危,全繫於一個「米」字。有人因為這一個字成了巨富,有人為了這一個字被殺了頭。有米的地方,叫作「天下糧倉」,沒有米的地方,就是「窮山惡水」。
前些日子去成都,在「皇城老媽」吃火鍋。店裏有一個圖書館,收藏着許多舊物。我在那裏見到了「糧票」,馬上拿給同行的香港朋友看。
那不過是一張張郵票般大的小票子,有的印着「壹両」、「貳両」,有的印着「伍斤」、「拾斤」,印刷粗糙,平平無奇。但在二十年前,就是這些小票子,緊緊繫住了全中國幾億人的命運,有糧票,有飯吃,沒糧票,沒飯吃。
小小一張票子裏,隱藏着的,就是一個「米」字,控制着的,是幾億人的性命。
(說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