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要日夜在路上奔馳的職業司機,都愛在車上掛個靈符護身,黃志卻例外,他的貨櫃車上,只有一支水喉鐵通傍身,最引人目光的,是擱在表板上的泳衣女郎月曆。
黃志入行揸貨櫃車七年,目睹行業由盛轉衰的歷程。他初時與老友合資十多萬元開始中港運輸公司生意,最高峯時期,五架大拖頭每月營業額達八十萬元,當時中港交通配套不足,清關手續繁複,內地廠商趕船期出口貨物,中港司機就如「皇帝女」唔憂嫁,「嗰時啲單接到唔接,每到旺季,好多廠都早成個月預約,我哋都唔一定接。」
當年生意好景,由深圳拖一個貨櫃到香港落船,一轉有三千多元,若沒有阻滯,一日走兩轉已有七千元,扣除油錢、路費及供車會等開支,黃志說一個司機月入六、七萬元是很平常的事。
不過金融風暴後,出口暴跌,黃志公司的生意額亦直線下降,由每月八十萬元跌至四十萬元,他惟有把其中一架拖頭賣掉,減輕負擔,前年九一一事件後,情況更是雪上加霜,他為減輕負擔,把其中一架拖頭再上會,延長還款期,「𠵱家一個月跑到三十萬,夠供車已經好好彩!」
生意額愈做愈少,還要面對大財團的競爭,黃志說過去幾年,拖一個貨櫃費用,由三千多元跌到一千七百元,有財有勢的大財團,把價錢再壓到一千四百多元,「如果我收呢個價錢,根本油錢都唔夠,但大公司有本錢蝕本去搶生意,就算我哋蝕錢都肯做,但係蝕得幾多個月吖!」
大財團壓價搶生意令司機收入大減,但黃志說,對他這種小型公司最攞命的,還是勞工條例問題,他說以往行規是公司分佣給司機,一筆大數包括所有假期福利,司機多勞多得,但年前有司機追討欠薪,勞資審裁處指運輸公司要補回假期、福利給司機,令成本大增。黃志指種種「內憂外患」令經營更加艱難,他說:「政府同大公司好似夾埋一齊,想玩死我哋!」
現在黃志一談起生意,就唉聲歎氣,其實年多前他曾經很「激」,為了中流作業公司向司機收取四十元文件費,他曾經號召司機罷駛抗爭,後來更遭對方控告,事件最終不了了之,重提舊事,黃志不勝唏噓:「你唔畀人哋畀,人哋都係為搵食,有乜辦法?」
記者:羅偉光
系列七之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