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剛公布11月份的政府收入大降25.5%至只有205億元,雖然開支亦跌2.6%至190億元,但11月所錄得的15億元盈餘,相對上年同期的100億元盈餘則相距甚遠。現時是利得稅繳交高峯期,出現這樣的數字是令人擔心的。截至11月的財政赤字已達708億元,雖較先前的724億元略低,但仍是很高的水平,因此,本周三特首發表的施政報告如何解決財赤將成為市場焦點。
今次的施政報告將會勾劃出董建華未來5年任期內的施政方針,當中有哪些政策配合財政司司長訂下06/07年前要達到財政預算平衡的目標,將成為很重要的一環。相信會透過振興經濟、節流及開源等去解決財赤。
首先,振興經濟的方向十分正確,但由於本地經濟正在轉型,加上極受外圍因素影響,政府實際可做的事情十分少,預料主要是集中在加強與珠三角經濟融合、推動高增值及本土經濟等口號式的政策。
節流方面,公務員進一步減薪將會是未來5年事在必行的事情,不過,預料面對的阻力不會輕,加上,任何的減薪行動將會令到本地通縮進一步惡化。無可否認,現時公務員薪酬相對私人機構是有偏高的情況,但作出調整則必須按部就班,及在合法基礎下進行,才可減低對經濟的衝擊。
開源方面,相信加稅的機會十分大,尤其是利得稅及薪俸稅方面。另外,預料政府亦會引入除了銷售稅外的多種不同名目稅項,好像離境稅、博彩稅及外傭稅等。在鄰近國家包括澳門相繼提出減稅的同時,香港卻在增加稅務負擔,這樣只會進一步削弱本港的競爭力。事實上,利用增加短期收入去彌補結構性赤字問題是非長久之計,相信政府需要從整體架構方面着手處理才可有效地解決問題。
鄧聲興
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