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獎的藝術 - 李敏

領獎的藝術 - 李敏

新年前後傳媒一大籮頒獎典禮,有電子傳媒搞的,也有報章雜誌搞的,年年如是,泛濫程度令人悶。
當一個冷靜、理智的觀眾,我發現很多人都不把重點放在誰是冠軍,傳媒戰爭中娛樂圈的人情世故,圈外的大眾早就領略一二。
各主辦單位之間亦存有競爭,一年復一年地扭盡六壬取悅觀眾、贊助商與同業,且看誰的製作有最多驚喜和眼淚位,誰的口碑最好。
看了十多年香港樂壇頒獎典禮的觀眾,如果要再看下去,我會着眼在歌星領獎的藝術上,人性是百看不厭的。
給他一個銅獎吧!我要看他怎樣當一個領獎的手下敗將,在失望中仍不失大將之風。
給她一個銀獎吧!我要看她怎樣掩蓋「只差一線」的遺憾,在不忿中發揚尊重大會的體育精神。
給他或她一個金獎吧!我要看王者如何在囂張和謙虛,眼淚和歡笑中取得平衡,保持EQ唱完一首歌而不走音。
至於那些多謝家人、公司的說話,對於觀眾來說都只不過是千篇一律、公式、politicallycorrect的,觀眾很難一下子感受藝人的委屈,因為藝人賺錢的方式實在令普通人羨慕,而且誰打工沒委屈?
藝人在得獎盡領風騷的一刻可想到一剎風光並非永恒?明年還有資格上台風光地來表演領獎的藝術嗎?也許,這才是領獎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