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日期:15.12.2002
寫作日期:02.01.2003
天氣:晴天 水溫:21℃
地點:下白泥
交通:於元朗泰豐街乘33號專線小巴
發現:在香港發現史前生物!
1.馬蹄蟹在地球上生活已超過3億年,起源比恐龍還要早。因為牠的基本體形在過去數百萬年都沒有多大的改變,所以常稱為「活化石」。
2.初生馬蹄蟹只有半厘米長及寬。牠們約需要十個年頭,脫殼差不多17次後才會到達成熟期。成年的馬蹄蟹有如盛菜的碟子般大。
3.幼馬蹄蟹會在潮間帶的沙灘和泥灘生活數年,除了下白泥,在印洲塘海岸公園和石散頭具特別科學價值地點的泥灘都可以找到牠們。成長後的馬蹄蟹會遷離岸邊,到海底生活。
4.馬蹄蟹最愛吃蠕蟲、軟體動物和死魚。退潮時,幼馬蹄蟹會從沙裏爬到海灘上覓食。如果牠們被激浪翻倒,導致腹上背下的擱淺在海灘上,牠們會用長尾把自己迅速地翻轉,回復背上腹下的位置,否則牠會乾涸而死。
網址:
相片及資料由漁農自然護理署提供
《生態日記》是漁農自然護理署記載本港自然生態面貌的資源庫,漁護署利用護理員的生態日誌,經整理後,透過日記的形式將各類動物、植物、昆蟲、雀鳥的生活形態介紹給大家。《蘋果日報》與漁護署合作,逢星期日刊出一則《生態日記》,冀求在戰雲密布的時局中,給讀者一個避世的淨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