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麵可以歷久常新,全因拉麵流入不同地方後,都會演變出一款獨特的自家口味,最先由中國引入日本的橫濱,再發展成北海道、九州和東京風味,由麵條到湯底,都不停在變變變!拉麵亦要增值,只有不斷加進新元素,才可以令拉麵歷久不衰、百吃不厭。
拉麵源自中國,早在1704年,日本史書《舜水朱式談綺》已提到中華麵。明治5年的《日清友好條約》,令大批中國人移居日本三大港口──橫濱、神戶及長崎,形成了「中華街」。用豬骨及雞骨熬湯的方法傳入日本,形成中華拉麵的誕生。最早的拉麵屋,是明治43年於東京淺草開張的「來來軒」,混合日本傳統湯頭柴魚及昆布,再加豬骨等基本中華湯底,熬成東京風味的醬油拉麵,拉麵就是從這裏開始的。
新湯以魚做膽先去腥
茶房風拉麵$39.8
以甜品為賣點的麻布茶房,其實拉麵也很耍家。以竹魻魚為主料的湯底,加上富東京口味的豉油,味道少鹹而清甜,配搭清新,而且湯明顯沒有味精,就算將湯喝個清光,都不會感到口渴。(e)
炸飛魚蛋拉麵$48
屬貴價的飛魚,在日本老家通常以刺身食用多,作為煲湯材料甚為少見。店長中村說這個湯底同樣有豬骨,加入了烘乾的飛魚和特製的豉油,試了足足兩個月才將新湯面世。除了招牌的飛魚清湯,還有飛魚麵豉湯及飛魚醬油湯等選擇。(f)
舊湯傳統風味三派
近年香港人愛吃的九州拉麵,以豬骨熬出乳白色的濃湯最為惹味,店舖所用的湯底材料全部來自日本,除了豬骨、還有蒜茸、薑、甘笋、洋葱、大蒜和其他藥材,味道夠甜夠濃,再配搭當地出名的黑豬做餃子餡料,感覺才夠地道。(c)
主力賣北海道拉麵的Domon,無論拉麵、配料都是由北海道直接入口,麵條攣曲得來又有彈性,而湯底則以豬骨為主,加入昆布、紅蘿蔔、木魚花、大葱及洋葱,煲近十小時,味道鮮甜,完全是精華所在。草菇由日本直接進口,食落比本地菇明顯爽滑甜美。(d)
以豉油調味的東京拉麵,味道較清,亦是日式拉麵的始祖,所以有一定日本客擁躉,這款牛油拉麵就成為不少日本人一解思鄉愁的食物,豬骨湯底加入經過調校的豉油,加上牛油和粟米,成為店裏最受日本人歡迎的拉麵。(d)
創意拉麵靠混味上位
日本人傳統不吃辣,香港流行的地獄勁辣麵,都只着重湯料狂加辣味粉,造成血紅色就是,可惜完全想不到麵要浸到發脹才能入味,口感頓然減半。要食真正辣麵,就要在做麵時下工夫。兩年前,一名日本師傳自創了辣椒拉麵,方法是一路搓粉一路加韓式辣椒粉及切碎的紅椒絲,一條桃紅色的辣椒麵就真係辣喇。入口與傳統拉麵同樣煙韌,咬落有少少拮牙肉,因為有細碎的椒絲在內,初啖未感覺有任何辣味,細嚼後香辣味在口腔迴盪,連傳統的豬骨湯底也受感染,帶有陣陣辣香。(a)
四個愛吃麵的年輕人,合力辦了間賣十多種不同款式的麵店,當中以葛根拉麵最特別。有清熱功效的葛根,加麵粉搓成麵,全部由日本進口,生時軟身是奶白色棒狀,煮熟後呈透明狀似粗條的粉絲,咬落比粉絲更滑更彈牙。傳統上,日本人當這是混合黑糖及紅豆醬的甜品,老闆試味後,覺得熱烘烘的麵更吸引,幾經研究,混合有蒜茸香味的泰式湯底,再加中式炒米粉、蝦、魚、魷魚及帶子,味道清淡帶少許辣味。(b)
(a)順
電話:25080862
地址:北角城市花園第九座地下36-38號舖
營業時間:中午12時至下午2時半;晚上6時至11時半。
(b)孖沙院
電話:25436767
地址:上環孖沙街10號地下
營業時間:星期一至四上午11時半至晚上11時;星期五及六上午11時半至午夜12時;逢星期日休息。
(c)鹿兒島
電話:22720831
地址:尖沙嘴新港中心地庫
營業時間:上午10時半至晚上9時45分。
(d)Domon
電話:23630006
地址:紅磡黃埔花園第2期德豐街地下G8A及G8B
營業時間:中午12時至下午3時;晚上6時至11時。
(e)麻布茶房
電話:28821582
地址:銅鑼灣記利佐治街19號名店廊F1(舊大丸原址,銅鑼灣地鐵站E出口)
營業時間:上午10時至晚上11時
(f)阿久根
電話:22709851
地址:尖沙嘴海港城3樓3001號舖
營業時間:星期一至四及日上午10時半至晚上9時15分;星期五及六延至9時4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