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筆者出席一位友好的婚宴,在宴會上,客席主持人向席間一位來賓問及有關一對新人結婚後,對宏觀及微觀經濟的影響,該來賓即時指出,從宏觀角度來看,結婚時會花一大筆金錢在籌備婚禮上,由於所花費之開支會成為其他人之收入,假如該過程繼續進行下去,便會產生倍大效應,直接對香港經濟產生正面的刺激,雖然該來賓未有繼續作出分析,但已獲得一連串掌聲。
筆者覺得這個問題頗有趣,結婚與財務分析中的企業合併課題有相似的分析方法,雖然筆者未有資格分享個人經驗,但仍希望從財務學角度,分享一下從微觀角度下,筆者個人對結婚的有趣睇法。
筆者認為,從微觀經濟角度來看,結婚與企業進行合併同樣是把兩個獨立的財政個體融合,在過程進行中會帶來協同效應,最明顯就是在財政資源上得到節省以及稅務優惠。首先,在結婚後可以令到資源得到更有效的運用,因為婚前部份必須的生活開支如居所費用、固網電話費等,在婚後都會由雙方所分擔,部份開支更可能完全省去,令可作其他用途的資金增加。
另一個好處就是稅務上得到的優惠,由於兩夫婦在結婚後將會視作為單一財政個體,在合併報稅下,其中一方未有被完全利用的免稅額,便可用作扣減另一方的應課稅入息。現時個人免稅額為108000元,夫婦免稅額便是216000元,如其中一方無固定收入,以標準稅率15%計,婚後每年可節省約16200元稅款,若以年率5%來折現未來40年的稅款減免,現值約為28萬元,較一般結婚所花的費用略高。
不過,縱使在宏觀及微觀角度上均可以令到整體得益上升,考慮結婚與考慮合併始終是兩個不同的問題,因為由結婚所產生的其他副產品,如生活情趣及精神力量等,都不是可利用金錢可以來衡量的,因此,要分析結婚活動其實要比分析企業合併活動還要難得多。
鼎康御泰證券研究部副經理 彭偉新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