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容易捱過了怨氣沖天的02年,新年伊始,我們還是本能地希望新一年將更好,筆者依傳統習慣對本年影響財經趨勢的大事件作些討論。
對香港經濟影響最大的兩個地方是中國和美國,現在先看美國的經濟動向。
今年有兩股力量將會左右美國經濟,一是對伊拉克戰事,二是弱美元政策。表面看來是兩個獨立事件,但戰事一旦開始,兩件事是會互相影響的。
美伊開戰(如果成事的話)是有史以來宣傳最勁的戰事,每天電視新聞莫不重複地報道美國的軍事調動,高調地宣揚各種武器的性能及威力,這完全與傳統的作戰規則如保密、突擊等相違背,所以有部份仍相信美國作戰與否是姿態多過實際。如果開戰不成,那麼戰爭本身和由此而來的後遺症便可以免除,但如果美國真的發動戰爭,最先受影響的是油價,隨時會由現在的32美元升至40美元以上,這是短期估計。如果戰事拖延,或是鄰國由此引起政治動盪,政權易手,這個影響對油價更是深遠。
持續高企的油價(40美元以上)對世界經濟將帶來極大傷害,特別是過份依賴石油進口的日本和歐洲諸國,在一定程度上,中國亦是石油進口國,對其亦不無影響。美伊開戰還有一個後遺症,便是善後問題,槍聲一響,侯賽因政權肯定被摧毀,但誰可替代侯賽因去統治基本上會分裂的國土?
如美國以解放者姿態進入伊拉克,北方的庫爾克族人定會宣告獨立,這定會引起土耳其南部同種族人有獨立訴求。伊拉克南部屬於回教什葉派,與執政遜尼派不同,前者較傾向同屬什葉派的伊朗。以上是指較大的部族,還有其他無數小部族也會傾向自立,由此看來,戰後伊拉克極有可能重踏狄托後的南斯拉夫之路,即國家四分五裂內戰不斷。試想美軍身陷其中,麻煩大矣。
到此田地,出路只有兩條,其一是為了避免人命損失,不顧一切抽身回國,任由伊拉克變南斯拉夫;其二是不斷增進兵員,企圖加強管理兼保護中東油源。發展下去,美國又重蹈當年越戰覆轍,在耗掉大量人命和物資後,還是下旗回國。第一個出路會引起油價長期失控,對世界經濟是災難性的;第二個出路是短期油價受控制,但美國軍事開支龐大,且不繼增加,最後一定像越戰一樣要大量印鈔來支付,高通脹和弱美元便隨之而來,冥冥中與美國工商業希望弱美元的呼聲相配合。
克林頓政府一直是強美元支持者,好處是進口美國的貨物價格不斷下調,令他任內通脹長期低迷,這有利金融市場興旺,所以債市和股市長升,結果大量吸引全世界資金進入美國市場,這又進一步推高美國金融市場表現。凡事有利必有害,強美元的結果令美國出口減弱而入口大增,結果形成日漸擴大的外貿赤字,對本國出口工業構成很大害處。如今美國政府要扭轉這一趨勢,再加上股市已大跌,利用強美元去支持股市的作用已失,所以弱美元的政策看來難避免。這政策對中國和日本影響最大,因為它們都是對美輸出的主要國家,一升一降之間無形中人民幣便要相對升值了。
因幣值大變動帶來的投資機會,對那些國際投資者來說是最清楚不過,他們會利用強美元,有秩序投入那些發展迅速的國家,希冀能夠選擇該地的有潛力企業,來一個股價和幣值齊升的局面,所以在香港上市的優質中國企業是有可為的。
英明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李庚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