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言堂:QFII有利優質A股

錦言堂:QFII有利優質A股

中國於去年12月1日正式批准QFII(合格境外投資機制),昨天正式公布首批託管銀行,一共5家,分別為工行、中行、招行、滙豐及花旗銀行。國內市場關注一場客戶爭奪戰正在展開,本地市場也關心會否因資金轉投國內,令本港中資股份受到負面影響。本欄會探討以上問題。
QFII制度下,外國投資者可以投資A股市場、在市場上掛牌的可換股債券、政府債券及企業債券。但同時也有一些限制,例如在個別股份投資比重方面,每一間QFII不可持有一間公司超過10%股份,而超過2間或以上的QFII不可同時持超過同一間上市公司的股權20%。
另外,一些客觀的因素也限制着QFII投資A股市場,例如在1200間已上市的A股公司,有不少市值太小及流通不足。另外,A股PE仍然不算便宜(約40倍),加上外資投資者仍需建立信心,對中國上市公司的管治、資料披露等問題上,他們仍然存在戒心。
即使有憂慮,但外資投資者(特別是日本、歐洲、甚至新加坡)正在磨刀霍霍,找尋A股市場投資的機會。他們正在尋求不同的途徑去探討機會,包括成立合營公司、委託調查機構、研究機構、實地考察、網絡建立等,惟恐落後。

銀行股料率先受惠
中國於99年推出證券法,新近推出民法(民事訴訟),在規範化進一步加強力度,對投資者的信心絕對有幫助。
短線來說,即使A股仍然昂貴,但相信會有「先行者」買入一些只在A股市場上市的公司,特別是中國一些本地銀行,他們的數目少於7間。另外,一些和內部需求或經濟增長敏感度高的公司,例如公共事業、機場、港口、碼頭等也會成為追捧目標。
中線來說,一些質素良好的公司會受到垂青,因為它們有機會被納入大摩(國際)或大摩(中國)成份股指數。長線來說,QFII的引入,加上中國基金行業的發展,A股市場會發展成為一個「優勝劣汰」的局面,即是好的公司,股價即使昂貴,但也會獲外資或基金垂青、追捧。相反,一些透明度欠佳、管理差的公司,股價即使跌到只得數倍PE(在A股市場來說,這是一個低水平),也不會被注意。整體A股市場的PE會下降。
李錦 新鴻基證劵策略師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