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圈短談:美經濟學家太樂觀?

財圈短談:美經濟學家太樂觀?

剛剛過去了的2002年,對於全球投資者來說,是驚濤駭浪的一年,在這一年裏,美國3大指數杜指、標普500和納指的跌幅分別達到17%、23%和32%,由00年至02年的累積跌幅更高達27%、40%和67%!
換言之,自科網股泡沫爆破以來,美股逾一半的跌幅是在2002年之內創下的。影響所及,港股全年亦跌18%,其他地方如日本、歐洲市場跌幅也由20至40%不等,差不多是全軍盡墨。
回顧過去幾年,經濟情況和投資形勢都比較差,也就難怪許多小投資者都已意興闌珊,對入市提不起興趣,更不敢對今年市場復甦有太大的期望。
不過,如果以相反理論看問題,則今年經濟和股市否極泰來,也是很有可能的。
以市值損失計,去年美股全年蒸發了3.84萬億美元(22萬億港元),港股也蒸發了4022億港元,損失不可謂不驚人,難怪很多即將退休的美國人因退休金「大貶值」而要押後退休日期,繼續工作「補數」。由此可見,現代金融市場的動盪,隨時有可能演變成社會問題,此所以布殊和格林斯潘等人時不時都要跳出來「托市」。

不明朗因素仍多
1月2日是新一年第一個交易日,港股的成交量雖只有21億,是近4年來最低,但總算紅盤高收,微升44點,收報9365點。當晚美股的升勢更凌厲,受到製造業的ISM指數12月勁升5.5、重上54.7水平的刺激,美國股市全面反彈,杜指就升了265點,收報8607點。03年一開始,股市紅盤高收總算是好意頭,但短期的升勢並未解決長遠的問題。ISM指數的制訂者、美國供應管理學會製造業調查委員會主席奧爾(NorbertOre)對製造業的景氣就有所保留,認為今年第一季製造業能否維持動力是一個疑問,12月份定單增加可能只是聖誕新年的季節性因素所影響,暫時不能作準。

綜觀2003年的政經形勢,不明朗因素仍多,美國國內經濟也是將好未好之際,其他地方如歐、日則仍難寄予厚望。同時地緣政治風險正在增加,以巴衝突、美伊對峙之外,北韓也乘機跳出來「搞搞震」,美國的後花園、南美的委內瑞拉、阿根廷等國的局勢更是一塌糊塗,事事都要布殊這位「一哥」勞心勞力。
在這種形勢之下,華爾街的經濟學家又預測美國企業在經過兩年來大削成本之後,今年將增加資本開支,有助刺激就業和經濟復甦,並對美股今年可以回升表示樂觀。不過他們在過去兩年均對美股表現過於樂觀,例如預期02年杜指能企於一萬點之上,結果年尾只能於8341點收爐,因此我們對這類預言只能存疑。他們預測今年每季的GDP增長依次為2.7%、3.2%、3.7%和3.7%,初步看來可能又是太過樂觀,很快又要修訂再修訂,似乎希望都寄託在白宮的刺激經濟計劃是否有料到。
姚遷 泛德國際投資董事
網址:frederick-taylo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