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觀近望:重建信心是首要任務

遠觀近望:重建信心是首要任務

美股連續3年下跌,主要亦是由於經濟未能復甦所引起。其實美國政府近年來已一直嘗試用多種方法改善經濟環境,如減息減稅等,但卻遇上種種阻滯,如01年的恐怖襲擊、大型企業帳目問題,現在又由布殊引起戰爭危機。處於一個如此動盪的年代,投資者怎會有信心去投資呢?
美伊戰爭一觸即發,不但影響投資股市的信心,亦影響企業的投資意欲。布殊為求連任,在周二發布的經濟振興方案中,將會施展渾身解數,希望透過新一輪的企業和個人減稅措施,增加就業和投資者信心,刺激經濟,但相信以目前國際地緣緊張的政局來看,新措施對經濟或股市只會帶來短暫的利好作用。
董特首亦將於周三發表續任後的第一次施政報告,從以往數年的政績來看,市民普遍對新報告未有太大期望。無可否認,特首是很努力尋求突破,但除非是有新思維,以及用實事求是方法來處理,為市民建立信心,否則本港經濟難走出谷底。

上海現況可借鏡
由於缺乏有領導能力的班子,不僅令本港經濟發展多年來停頓不前,亦令競爭力進一步與上海拉近。日前由香港明天更好基金發表的調查報告指出,兩地發展條件差距已逐步收窄,上海的人均本地生產總值(GDP)將於6至8年後超越本港。
筆者去年曾多次到上海,體驗到市民信心對推動社會發展的動力是多麼的大。雖然上海大部份市民收入與港人仍有一段距離,但他們對未來的信心推動到整體經濟,亦在經濟蓬勃帶動下,產生了更多發展機會。以上海房地產市場為例,經過多年的經濟暢旺,對居住有了更多需求,雖然每年仍有大量新單位落成,但去年住宅空置率與99年最高峯時減少了33%,二手交投亦極度活躍。樓價方面,近年有1倍升幅的單位多的是,這與本港樓市、尤其是二手市場一潭死水有天壤之別,可想而知當地市民對前景充滿信心,亦解釋了經濟發展為何如此興盛。
為港人建立信心是經濟復甦的關鍵,還望新的施政報告能帶給市民信心。
信誠證券高級投資經理 連敬涵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