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期《中學概覽》首次有學校加入教師語文基準資料,再一次盡顯基準試鬧劇的荒誕,全港四百多間中學只有寥寥數間回應高官的呼籲,可見基準政策之不獲認同,亦說明了教師抵制這「基準惡法」的決心。
說基準政策是惡法絕不言過其詞,兩年前教統局推出基準政策,要求全港語文教師達標,激起全港三萬六千教師聯署反對,引發本港教育史上最多教師上街的抗議行動。但政府只換湯不換藥,偽善地借基準課程欺騙教師進修,然而所有基準課程都是浪費教師時間,不是教師當初要求的專業進修課程。高官充耳不聞教師的要求,教師應如何面對「基準惡法」?
首先要撫心自問:我是否盡心盡力做好教學工作?當你問心無愧時,又怎會懼怕無聊的批評?當周遭盡是無理取鬧及惡意攻擊時,應站穩自己的崗位,以學生的福祉為本去思考問題。
繼而反思這基準課程可會提升教學能力?把時間用在備課、製教具、套用資訊科技、批改學生作業、帶學生課外活動,總比花在只為達標的進修課程專業得多。況且你也一定見過語文能力奇高但教學效能不堪一提的同工吧!
再不妨問問高官:這基準政策粗暴地執行了兩年,學生的語文水平提高了嗎?即使繼續推行,又有何成效?筆者認為高官正在浪費公帑,基準政策即使推行成功,學生的語文能力也不會因此提高,反而教師因被迫進修自我「增值」而影響教學的情況會日益嚴重。總的來說,前線教師只要分析箇中道理,自當明白參與這場鬧劇只會禍延學子。別忘記《基本法》第一百四十二條:「在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前已取得專業和執業資格者,可依據有關規定和專業守則保留原有的資格。」任何新加條款必須「諮詢有關方面的意見」,現行的「一廂情願」基準惡法,絕無法律依歸,不需認同!
於《中學概覽》標榜基準達標教師數目的學校,也許昧於這是政府設計的陷阱,參與演出純屬無知。
但願此等學校非為討好高官,如是,這個自私社會愚昧高官加上風骨良知欠奉的教育界,又怎能培養出高質素的下一代?
中學教師 韓連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