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麼是本土經濟?這與原來我們所了解的經濟活動有甚麼不同?本土經濟是教科書裏面有定義的經濟學名詞嗎?自然不是,這只是梁錦松隨口說說,未有論證亦未有全盤構思,記者問多兩句他自己也說不出個所以然。
若說本土經濟是增加內部消費,從而刺激經濟循環,帶動復甦,這大眾也明白,這只是一般經濟政策,與政府所想的甚麼本土經濟,恐怕是大有距離。空泛的東西,說說無妨,大家也不是不明白政府無能,但也請別太煞有介事,大吹大擂,說的連小朋友也知道是假的,就太輕視民智了。
新年第一天,特首想給市民一點希望,特別是對失業者,創造就業,製造商機,是何等美好的事情。但可惜所謂十大項目,一看就令人失笑,記者也馬上可搵到小商販與學者大數這構想的不是,筆者也不重複觀點。一句說話,是功效有限,而且裏面的功效(那一千個職位),背後付出的代價可能更大。
這些跳蚤市場,開業者是要付錢的,失業者到大笪地開檔,以為可以創業,成本絕對不輕,結果是可能將餘下的儲蓄付之一炬,要提早加入申請綜援者之列,這是否有點靠害?
就算有眼光獨到,成功經營者,亦只是搶去了商場之內另一位小商舖經營者的生意,製造了同樣的失業額。筆者從來認為,失業者要自救,絕不能相信政府的政策計劃,同是要冒險,上街做無牌小販的人日多,早就不止創造了千人就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