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南北:日古裝劇復興的社會含義 - 陳哲

東西南北:日古裝劇復興的社會含義 - 陳哲

也許是懷舊、也許是時裝劇實在沒有看頭,日本這半年來忽然掀起一片古裝電視劇熱潮。去年年底前,日本收視率最高頭十位的電視劇,古裝劇佔其六,連香港老電視迷熟悉的《水戶黃門》,也被東京電視台(TBS)重新包裝,一推出就是第三名,把過去幾年牢牢佔據星期一晚九時黃金「月九」檔期的時裝劇打下來。

反映日人不滿小泉
這種古裝劇在日語裏叫「時代劇」,其實來來去去就那三幾個劇種,背景焦點主要在十六、十七世紀時的幕府時代:《豐臣秀吉》、《德川家康》、《武田信玄》,都是膾炙人口的劇目;然而對八十年代出生的「新新人類」來說,卻是老掉牙的內容。
古裝劇在二十一世紀鹹魚翻生,和日本當前社會環境有切肉不離皮的關係。日本經濟衰退十年仍未見起色,政治改革講來講去還是密室政治決定一切,自民黨重新掌權後,派閥政治夢魘重臨日本列島頭上──十年的改革全空談,到頭來毫無寸進。《朝日新聞》分析說,在社會上對追求公平倫理日熾的呼聲中,這些講求改革、匡扶正義的劇目於是大受歡迎;很大程度上,亦是日本社會對聲望日降的小泉純一郎政府投下的不信任票。

劇中主角嚴懲貪官
在芸芸古裝劇中,日本人對「水戶老公公」這個人物特別好感。水戶是德川吉宗時代人物,幕府派出水戶老公公,帶同幾個身懷絕技的隨從,深入民間探聽民隱。劇情發展到最後,當然是水戶老公公對貪官污吏嚴懲不貸,人心大快。
古裝劇在七十年代初曾曇花一現的大受歡迎,三十年後的今天,古裝劇熱潮挾着特定的社會意義捲土重來,勢頭比當年有過之而無不及,日本市面上甚至出現專門講述水戶老公公的雜誌。人們感到興趣的是,當小泉看到《武田信玄》中,驍勇善戰的武田騎兵,因為不思改革而慘敗於從歐美學來火炮技術的織田信長手上時,心中會是何感想?
逢周一至周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