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經濟環境仍處低迷或方向未明之際,地緣政治風險卻與日俱增。雖說以巴仇殺差不多日日上演,人們已是司空見慣,然加上美國終日喊打喊殺要向伊拉克開戰,假若本月27日聯合國武器調查組向安理會提交報告後,美國仍諸多不滿找藉口向伊拉克動武,不幸未能速戰速決,則整個中東地區或將變成「全武行」,變數實難以逆料。
此外,被美國列入與伊拉克同為「邪惡軸心」國家的北韓突然「發窮惡」,除試圖重新將已封塵的核設施解凍及拆除監察系統外,還勒令駐北韓國際原子能機構人員於去年底前離開,不無為朝鮮半島製造緊張局面,同時亦為日本帶來安全威脅,作為南韓和日本之盟友兼「大佬」的美國,哪有不出頭之理?
儘管美國以強硬態度對待北韓,但卻暗地裏做足功夫──布殊私底下與江澤民和普京通電話後,南韓便立即派出外交人員到中國了解情況。
如果美國真想或真能同時應付兩場戰爭,又何須爭取江、普等共識,更不會大聲疾呼說北韓問題可通過外交途徑「擺平」,你估恐懼搭飛機(與世隔絕)和隨便委任新濟州CEO(貪玩)的金正日之頭腦時常會保持冷靜?
問題是,中東劍拔弩張,朝鮮半島危機暗藏,美國張牙舞爪,其他國家包括梵蒂岡(羅馬教廷)都呼籲要妥協及和平共處,假如這齣「保鑣」(70年代這套台灣武俠劇集中的主角永遠對打不成)最終廝殺不成落幕了,換言之即中東和東亞炮火對峙局面被美國兵不血刃解決了,對全球經濟和整體金融市場,在心理上和實際上會起到怎樣的刺激作用,是今年「興」「衰」的關鍵所在!
王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