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宗北京包點一味靠葱

正宗北京包點一味靠葱

陳太是地道北京人,來港定居已有十五年。結婚前十指不沾陽春水的她,卻從小至大都喜歡在媽媽做菜時,站在她身旁觀察,把做法和心得都悄悄記下。直至結婚後移居香港,陳太才真正動手做菜。遇上她不懂做的北京菜,便會致電身在北京的母親。縱使分隔兩地,母女感情仍然濃厚,陳太還經常做小時候愛吃的京式包點,令親友都可在香港品嘗到傳統北京風味。

記者:謝翠玲 攝影:林栢鈞
示範:觀塘讀者陳太
逢星期一至五刊出

加料肉餡 京式葱油餅
陳太一對仔女分別就讀中二和小四,平日都很喜歡吃京式麵點,葱油餅尤甚。陳太嫌坊間的葱油餅太油膩,餡料大多單調得只有葱,故她便索性親手做由媽媽私傳的葱油餅給仔女吃。加上肉丁和京葱的葱油餅餡多油少,是細仔斌斌食到停不了口的點心。

材料:
大葱(京葱) 2條
豬肉 2両
麵粉 1斤

調味料:
麻油 1湯匙
雞粉 1茶匙
老抽 1湯匙
生油 少許

做法:

1 把麵粉逐少加入水份,以筷子攪拌,直至所有麵粉跟水混合,和成一塊塊,改用手把麵粉搓揉成光滑的麵團。把麵團以麵棒

2 豬肉切丁,大葱切幼,兩者拌勻加調味料略醃。將豬肉和大葱平鋪在麵皮上,將麵皮慢慢捲起,並將頭尾壓實封好。以麵棒再慢慢

3 把麵皮平均切成3份,每份也要壓實頭尾封口。燒紅鑊,加少許油,中火煎至兩面帶微焦,內餡全熟。

必備薑葱 菜肉四季豆包子
除了葱油餅外,陳太閒來也會包包餃子和做包子。女兒雪瑩跟她小時候一樣,有空時便喜歡在旁看媽媽做點心,但卻較少真的動手做。女兒雖然平日都是吃廣東菜較多,但對包子的口味跟她卻一樣,喜歡最地道簡單的白菜口味。不過今次她加做一個四季豆口味包子,也是另一種傳統口味。陳太說想令包子味道更香,必定不可缺少薑和葱,比例是葱要比薑多1倍,如餡料是韭菜則不用加葱。

材料:
四季豆 1紮
白菜 半斤
葱 2條
薑 1塊
豬肉碎 1斤
自發粉 1盒(450克)
紹菜葉 1塊

調味料:
麻油 3湯匙
老抽 3湯匙
生抽 3湯匙
雞粉 2湯匙
生油 2湯匙

做法:

1 把白菜和已去頭尾的四季豆原條汆燙約半分鐘,瀝乾水份,切成小粒。薑、葱剁茸,連調味料加入豬肉碎內。把豬肉餡分兩份,分別加入白菜粒和四季豆粒,拌勻成餡。

2 自發粉逐少加入水份,以筷子攪拌至和成一塊塊,改用手搓揉成光滑的麵團。靜置1小時,讓其發酵成有彈性的麵團。

3 麵團搓成長條,分成約乒乓球大小的小粒。把麵團粒壓扁,以麵棒固定一方向,逐一邊

4 把餡料包入小圓片內,以左手拇指把餡料輕壓,把麵皮向右旋轉,右手以拇指和食指把麵皮摺起成包形。預先把紹菜葉鋪在蒸籠上,包子一包好便要立即放入蒸籠中,蒸8分鐘至熟。

做包小貼士:
餡料要盡量保持清爽,如蔬菜水份較多,像白菜般,要汆燙後榨乾水份才加入肉餡中,做出來的包子便不會水汪汪。

眾人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