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顧國際社會與大部份港人的強烈反對,特區政府依然堅決抗拒公布二十三條立法草案,而準備強行通過立法。以董建華、梁愛詩、葉劉淑儀等的個人立場來看,二十三條立法本無任何必要性與緊迫性,他們積極推行的全部理由只有一個:就是順應上意,討好中央政府,以保住自己的官位與高薪。權力對人的腐蝕在這裏表露得一覽無餘,因為在民族利益與個人利益之間,我們可以看到,董、梁、葉劉等人毫不猶豫地站到了個人利益一邊。
為甚麼說二十三條立法是涉及民族利益的大事呢?因為它牽涉到的不僅是香港自身的自由、法治與繁榮,更是海峽兩岸的統一大業。
眾所周知,鄧小平當年提出「一國兩制」問題,一方面是給英國看,另一方面是給台灣看。在「一國兩制」的內涵中,保持香港的自由、法治,可以給台灣起示範作用,增進台灣人民對「一國兩制」的信任,減少台灣方面對統一的疑慮,從而從民心上為兩岸統一奠立基礎,且不論台灣人是否真的認同「一國兩制」,也不論鄧小平的用心是否真誠,至少,這樣的思路,大方向是正確的。事實上,在台灣內部,也確實有不少人在觀察「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施程度。
然而,二十三條立法徹底砸爛了「一國兩制」的招牌,也等於打破了台灣內部認為可以在「一國兩制」下與大陸統一的所謂「統派」的幻覺。「一國兩制」被毀於一旦,只能助長台灣獨派的聲勢,讓台灣人民對大陸的抗拒感更加增長。
據近日來台灣民調,自二十三條立法引起廣泛關注以來,台灣內部對「一國兩制」的認同度已降至歷史新低。顯然,二十三條立法表面上看只是香港特別行政區內部事務,但實際上,它影響的是中國在國際社會的誠信與兩岸和平統一的更大的問題。
中共以其蠻橫,特區政府以其奴才一般的順從,將因此而雙雙成為民族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