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南北:森普遜──真正的戰地記者 - 陳哲

東西南北:森普遜──真正的戰地記者 - 陳哲

要打仗了,美國航空母艦上的西方通訊社記者發回來的照片都一片殺氣騰騰,直飛沖天的F/A18大黃蜂戰鬥轟炸機,翼端都裝上對空導彈,翼底掛上了五百磅的激光制導炸彈。當然少不了的是,炸彈上用粉筆寫下「給侯賽因的禮物」、「直搗巴格達」之類的字句,成了頗有閱讀樂趣的花邊新聞。

以歐洲人角度採訪熱點
在航空母艦上採訪固然是難得的經驗,但要做真正的戰地記者,就不得不到那片廣袤的沙漠去了。英國廣播公司(BBC)著名記者約翰.森普遜(JohnSimpson),是英國這個日落帝國今天仍可睥睨全球的驕傲──以歐洲人而非美國角度採訪世界熱點;三年前,他寫出了《從巴格達到貝爾格萊德》,勾勒了美國從波斯灣戰爭到南斯拉夫內戰的具體而微變化,大受好評。
森普遜的報道給他的聽眾和觀眾帶來觸之尚有餘溫的熱度,然而這都是這位劍橋大學畢業生用生命拚回來的;字裏行間滿是對一個陌生地方的熱切,沒有一些美國記者的大美國主義,而是以人文的憐憫,寫出了他的報道。
這位饒有風格的記者今年五十多歲了,然而觀眾仍能在火線現場看到他那胖胖身軀、已成為招牌的多用途背心,以及那一口無懈可擊的口音。偶爾,還會有觀眾去信BBC,說很擔心他的安全。森普遜對這個困擾戰地記者的問題,在三年前出版的《瘋狂世界》一書中回答了大家──他一定不會退下來,哪怕是怎樣危險。

「有危險美國記者跑了」
不過,這位對美國常有批判的新聞工作者,對美國同行亦毫不留情,「只要有危險,美國記者第一個跑」、「只餘有一或兩個美國記者,餘下的是英國人、法國人、澳洲人,有時是意大利人;德國人、日本人、美國人走了」。
薑還是老的辣,森普遜就是這樣絕不妥協。
陳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