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搏擊:資本家何須怕民主普選?

民主搏擊:資本家何須怕民主普選?

早前九龍倉集團主席吳光正先生撰文指出,若香港引進民主普選,以一人一票產生行政首長及立法會議席,目前政治上的「均衡參與」局面將被徹底破壞。他認為,民主普選會令「某黨某派某階層擁有絕對話事權」。民主派會以「平均主義」為招徠術,將「工商界踢出行政長官選舉及立法會議席」,以取得「話事權」。更認為這種做法會令社會極度分化,帶來不穩定的局面。

香港大學政治與公共行政系系主任 陳祖為

我不能同意這一種分析觀點,首先,目前的政治局面絕非是吳先生所說的「均衡參與」。其次,民主普選不會容易產生基層壓倒工商界的一種專權局面。吳先生的分析錯誤,源於他忽略政治制度背後的社會現實及權力分布。

政治影響力巨大
吳先生以為,「工商界在行政長官選舉中及立法會議席中只有百分之二十五的參與權,並無話事權」。其他各界別階層也如是,因此便有均衡參與。但現實情況明顯並非如此。在只有八百人的行政長官選舉中,中央有很大能力左右選舉的結果。其次,工商界雖然沒有制度上的話事權,但其政治影響力肯定遠超過百分之二十五,甚至大於任何其他階層。
即使香港列入民主普選,工商界佔優勢的政治局面亦不會有根本的改變。我們必須認清一項事實──在資本主義制度中的民主政制,從來不會達到真正實質的政治平等和均衡參與;資本家在大多數情況下仍然是贏家,究其原因,在資本主義經濟中,創造就業及經濟投資的是資本家而非政府或一般市民。政府不能指令資本家投資生產,而是只能利誘。政府只能先讓資本家獲得利潤,其他市民才能得到好處。
這種結構上的不平等,一天資本主義仍存在,誰人也改不了。即使民主派能上台執政,也不能不嚴肅面對這一現實,即使執政黨出於連任的動機,亦不會作出危害資本家根本利益的政策,因為這樣會嚇走他們,令本地經濟下滑,最終使大眾市民受害,被他們以選舉方式轟下台。

所以,在資本主義制度中,資本家即使沒有政治制度上的話事權,其政治影響力亦無遠弗屆。這對大企業的商賈尤為甚。他們只要打一個電話到政府去,高官便會接聽。我們不須用陰謀論的角度說甚麼官商勾結。即使一個討厭銅臭的民選官員,仍不得不以大局為重,盡量為資本家提供優良的投資環境,以留住他們的投資。

有討價還價能力
香港政府比很多其他地方政府更需要這樣做。香港是一個開放型的自由經濟體系,資金人才流動十分容易影響本地經濟的表現。再加上經濟全球化的影響,本地和外國的資本家在香港實在擁有很多討價還價的能力。資本家又何須懼怕民主普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