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之見:監管制度亟待改善

英之見:監管制度亟待改善

近期訪問的熱門題目,自然是2003年走勢的看法,筆者傾向看好,似乎令不少記者感到意外。主流的答案是不明朗因素相當多、走勢並不明朗要小心,不過筆者堅持分析員的價值在乎提供預測,模棱兩可無疑穩陣,但長線卻肯定會遭市場淘汰。一個經常錯的分析員也有價值,明燈難求,從來沒有人要求大家盲目信奉權威,反而大打穩陣波的分析員,只是浪費大家時間去聽他的意見。
或者筆者建立了長期看淡的形象,在現時環境,本地業務為主的公司欠吸引,但香港仍有甚多股份可取,過去兩年的經驗已說明一切。何況過去兩年香港工業股的升勢是因為它們成功爭取市場佔有率,今年還可博市場復甦。
2002年下半年成交持續不振,令人很擔心證券行甚至整個市場的前景,不少人空談經紀要走高增值路線,筆者認為是忽略了問題的根本。現時中小型行的死穴是託管風險,業界應謀改革現行的中央結算運行模式,將股票託管風險除去,同時令個人戶口能夠更配合證券行的運作,否則就算如何高增值,股民也是不敢來。何況現行制度令股東投票意欲大減,也早已被名股評人詬病。

風險難控制嚇跑富戶
差價闊是另一要變的地方,有不少股份股價在1元之下,一格差價多過存放銀行一年的利率,如此昂貴的使費從不見改革之聲,這點港股居然連國內股市也不如。
當然最大問題是監管制度,香港仍有願意冒險的有錢人,可是這些人大部份卻寧願自己做生意。過去股票市場是他們投放部份資源的地方,但2002年凸顯了股市不足之處,令這些人忽然感覺買入股票欠缺控制風險的能力,遇人不淑的危險太大。留在股市中,只是筆者這類子彈有限不懂做生意只會紙上談兵之徒。富戶大減,一套好的制度,是吸引他們重來的要素。
黃國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