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智慧:第1次交稅倍感肉痛

理財智慧:第1次交稅倍感肉痛

相信有不少剛剛畢業而到社會工作的朋友,會有以下經驗──第一次交稅之時,財政會比較緊絀。除了初初上班之時,工資會較低之外,如果念大專時曾借入學費貸款,工作之時便要開始歸還。很多情形之下,工作時的實際可動用現金可能會較求學時期還要少。
其次在求學時期,有不少學生會從事兼職工作,特別在暑假期間,而平時則會以補習或教琴為主。這些工作收入可以很不錯,而且還可以「免稅」(通常學生不會主動申報這些以現金交易的收入)。但畢業後到社會工作之時,便要負上公民責任,定時繳稅。

一次繳付兩年稅款
香港實行暫繳稅的制度,由第一次發放報稅表予公民申報收入,到第一次正式報,可能是第二年工作之後。因此在第一次繳稅之時,便要繳付兩年的稅項(包括上年的稅款及來年的暫繳稅)。對於工作不久的打工仔來說,可能會感到吃力。
筆者第一次交稅之時,也感到「肉赤」,因為在求學時期是不用交稅的。雖然筆者也預先準備了稅款交稅,但最後也向銀行借入了稅務貸款,因為當年借貸利率十分之高,而以無抵押貸款來說,稅務貸款的利率是比較低的。由於當年投資環境較佳,把資金投放股票市場之中,回報可以高過利息支出,所以在計算後,決定把借入的稅貸用來交稅,而預先準備的稅款則用來投資。但近年這種借錢投資方式已不管用,因為從事大學工作是沒有雙糧的,為了應付稅款,習慣上每月把工資扣起一部份,以應付交稅月的來臨。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