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怡專欄:新年展望 - 李怡

李怡專欄:新年展望 - 李怡

天是元旦。
二○○三年,世界會怎樣?中國會怎樣?香港會怎樣?
就世界來說,經濟復甦仍籠罩在不確定性之中,美伊戰爭的可能爆發、恐怖主義的持續威脅導致的高油價,是經濟風險之一;工業國家金融市場動盪,是風險之二;全球發展中國家的外國資金流入發生逆轉,預估會創下自八一至八三年以來最大衰幅,是風險之三。最後的這個風險,直接影響外資對中國市場的投入,將使中國經濟發展的動力減弱。
就中國來說,受世界經濟衰退、外資投入減少影響,加上有通縮的風險,經濟成長率將會下調。
世界銀行去年底將今年全球經濟成長率從原估的百分之三點六,下調至百分之二點五;東亞太平洋(主要是中國)的經濟成長率從原估的百分之七點一,下調至百分之六點一,雖仍為全球之冠,但高速增長已顯著放緩。

至於香港,即使過去幾年,世界經濟和中國經濟處於好景的情況下,香港經濟仍飽受負資產、通縮、失業率上升的困擾,經濟持續衰蔽,那麼即使世界經濟復甦,能否使香港經濟好轉,仍是一個疑問。
香港的問題,是在中國大陸低價格的挑戰下,回歸以來失去了方向感。
特首董建華在開始幾年的施政報告中,都提出大而無當、好高騖遠的發展大計,這個中心那個中心,高科技產業,亞洲的紐約和倫敦,超曼哈頓……開一大堆空頭支票,卻無任何措施跟進。近年則談經濟轉型、談高增值,但市民也不知道怎樣轉,向甚麼方向轉。原定去年十月提交的施政報告,延至今年一月八日提交,當時說會提出一系列解救失業問題的措施,但既有好措施,為甚麼不早幾個月提出而要等到今年一月呢?可見也是空談。
最近露出風聲,說施政報告會提出與大珠三角的融合,在競爭中互補合作,並以此來搞活經濟。對這一個「美麗前景」,相信香港市民連「姑妄聽之」的心情也沒有,因為各種各樣的美麗前景,過去已提得太多也太虛無了。更何況,與珠三角的融合,儘管有中央的支持,廣東省政府對有關港珠澳大橋等項目卻並不熱心。中央的承諾也不明確,只說今年六月前落實兩地的經貿安排。怎樣安排?可以說連計劃都未有。
與大珠三角的融合,看來也是一聲對香港經濟無實際助益的空炮。董伯連年來,在市民所急的經濟困厄問題上,放的空炮已太多了,多到已沒有幾個人會相信。而董伯實際上去做的,卻是一樁一樁損害香港自由、法治、人權的事情。最新民調顯示,市民給董伯的評分已創新低,僅四十七分,這意味他的支持度低於百分之十五。
香港的經濟問題、信心問題主要在信心。既複雜又簡單,說複雜,是繼續由董伯領導香港,就是「剪不斷理還亂」的一堆亂絲;說簡單,是換一個特首,市民的信心就會大幅回來。二○○三年的香港,既絕望又有希望,絕望是繼續着現有的管治災難,希望就不用說了,不過這希望卻很遙遠,至少要再捱四年……。
李怡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