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恒生指數在2002年受經濟不景氣影響共下挫18%,罕有地連續第三年下跌,港股總市值截至昨日收市價計達3.5萬億元,較去年底跌了4022億元(10.2%)。
不過,恒指在亞太區的表現不算太差,在18個區域指數中排名13,表現最差是上海及深圳B股,全年下跌33.83%及29.62%;表現最好是巴基斯坦交易所指數,全年上升112.2%,其次是泰國上升17.32%。
證券業人士估計,由於美伊戰事隨時一觸即發,投資者將保持審慎態度,一月效應難望出現,恒指在今年首季將維持在8800至10400點上落。
恒指在02年最後一個交易日收市報9321,反彈48點,因半日市成交只有16.9億元。1月期指收9287,低水34點,成交合約4236張。回顧過去一年,在恒指成份股當中,升幅最巨是剛於12月初成為成份股的思捷環球(330),幅度達49%,其次是中海油(883),升38%。跌幅最大是電盈(008),跌42.7%,曾經跌穿1元,最低見0.91元。
電訊及地產股去年面對較大沽壓,中移動(941)及聯通(762)分別下挫32%及38%,和黃(013)跌35%。地產股跌幅則介乎6.2%至42%,長實(001)及新世界(017)跌幅較大,分別跌37%及42.6%,地產分類指數過去一年跌逾28%稱冠。防守性高的股份始終是跌市首選,9隻錄得升幅的恒指成份股當中,工用及基建股全部入圍。
其他股份方面,去年工業股一枝獨秀,經營針織漂染及成衣貿易的冠華(539)升幅高達2.6倍,福田(420)及毅興行(1047)也分別升2.4倍及2.2倍。跌幅最大的則屬於被廉署調查的金禾(090)。另外,去年股市交投淡靜及息口低企,造就了5家藍籌企業進行重組,包括恒隆地產(010)私有化格蘭酒店、新世界(017)進行業務重組、恒基地產(012)私有化恒基發展(097)、新地(016)全面收購數碼通(315),以及會德豐(020)旗下的新亞(049)私有化聯邦(077)。
東泰證券研究部聯席董事鄧聲興表示,市場一般預期美國將於1月底至2月初對伊拉克動武,在開戰之前,投資者的入市態度將較為審慎,「難望出現一月效應」。他估計,恒指在8800有強力支持,假若美伊戰事速戰速決,消除不明朗因素,恒指可升上10400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