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日本用的這個Docomo的手提電話,很細小輕便,才賣一百五十塊港幣。
那我去日本也買一個,你說,就不必出國之前再向香港電話公司租了。
這句話只說對了一半。事實並不是那麼方便,我這個電話是日本分公司的職員代我買的,用日本人的名字登記當地地址,才能完成付款手續。
外國人只可以像我們到大陸買「神州行」一樣,把卡上的銀紙擦掉,露出號碼,臨時使用。
但這張卡不可以插入電話用,日本人的手提電話系統,不用卡的。
一不必用卡,電話機的內臟就簡單了許多,售價也相對地便宜了。
這種系統又先進又方便,日本人發明之後以為全世界會跟他們走,單單是賣版權就賣得發達,豈知歐美自己另創,就是我們用的那一套,把日本人氣死了。
我們那一套幾乎全世界通行,但來了日本就麻煩了。反之,日本人出國也一樣。所以,兩地旅行,大家都要有兩個電話,把自己國家的號碼飛線到另一個電話去,才能使用。
講到目前為止,對機械一點興趣也沒有的你,也許還是一頭霧水,這不要緊,它不是我這篇文章的主題。
我要說的是所有電話機的製作成本,都是便宜得不能再便宜。賣手提電話,是暴利的。
想起最初的大水壺要賣到三萬多港幣一個,後來的折叠型也要一萬多,就有點心痛,當今的兩三千一個,成本最多兩三百。
技術發展費總得算在裏面呀,電話製造商說。這句話也對,總之做為消費者的你我,都得忍受。
用完即棄的電話即將來臨,到時像打火機一樣天天換新款的,才不感到電話商的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