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董建華下周將發表連任後首份施政報告,如何令香港經濟復甦,將會是重點之一。
上任後即倡議發展香港「創意工業」的民政事務局局長何志平認為,香港除了可以繼續拓展電影等固有的創意工業外,更有潛質發展珠寶設計、陶瓷等創意藝術行業,建立香港品牌。他預料,透過創意工業與本土經濟結合,兩、三年內應該可以做出成績,並成為帶領經濟復甦「火車頭」。
何志平昨日接受本報專訪時說,香港一直有創意工業,民政事務局要做的工作,就是如何將這些行業重新整合,再按個別行業制訂配套政策:「政府不能用一個政策、一個原則就符合所有工業需要。」他以英國為例,工黨政府上台後,重整本土創意工業,過去五年令創意工業佔國民生產總值百分七點九,創造了二百萬職位,這些均可為香港借鏡。
經過五個多月研究後,何志平認為,香港創意工業可分成兩大類,第一類是有深厚基礎的創意行業,「好似電影、音樂、出版業,我哋已經有唔少基礎。」目前他正與工商及科技局局長唐英年研究如何協助電影業發展:「(香港電影)可唔可以有新題材、新意思,去開拓更大市場?」不過,他對用基金形式資助電影業有保留:「六、七十年代電影係黃金時代,當時都冇乜基金資助!」
第二類則是有潛質,但未發展行業,包括陶瓷工藝、珠寶設計、首飾設計等工藝行業。他以石灣陶瓷為例,它不只是工藝品,還是一項成功行業,而政府下一步,就是要研究將這些有潛質行業,「更有系統組合,作為香港一個品牌去宣傳。」
至於談到最近港九各區紛紛大搞「大笪地」式的本土經濟發展項目,何志平認為,「本土經濟不能永遠淪為小販經濟」,必須與創意工業結合,提升層次,才能成為香港經濟復甦「火車頭」,創造更多職位。但他預計由於立法會審議需時,要有實際成效,相信也要等二至三年時間。
記者:莫劍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