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談了長實(001)由上市至今的股價累積升幅,以及在上市初期它的大舉集資情況,剛巧碰到好友趙善真兄,他問會否講述長實收購和黃(013)一役?筆者正苦無題材,不知如何爬今日的稿件,被趙兄一問,不如就跟大家一談,遠勝冇稿交。
上回講到長實在1972年11月上市,在隨後數年(1973至1976年)不斷發行新股集資,用以購買土地物業來壯大實力。但真正令長實脫穎而出、成就優於其他當年的地產股,相信其中一個重要因素便是成功收購和黃。
話說當年「超人」最初希望收購之目標並非和黃,而是九倉(004),在1978年,當年九倉大股東置地持股量偏低,當時只要取得九倉20%股權,便可挑戰其大股東,傳聞因此便吸引到「超人」欲收購九倉。
據當年之報道,「超人」由九倉股價於十多元,一直買到30、40元,大約已持有1000萬股九倉。可是「不知何故」,「超人」突然放棄收購九倉的行動,據當年市場謠傳,他更將所有九倉股份轉售給當年的船王。
大約在1975年,當時的和記國際陷入財政危機,在無可選擇下接受了滙豐(005)注資1.5億港元,滙豐因而取得和記33.5%股權,成為其大股東。隨後在當年的「公司醫生」韋理促成下,分別將和記與黃埔兩間公司合併,並於1978年成立和記黃埔,同時亦是滙豐全資的附屬公司。
引致滙豐在1979年將和黃出售的主要原因,是當年滙豐正準備進軍美國市場,入股美國的海豐銀行。當年美國銀行業門禁森嚴,不容易進入,據聞美國有關方面認為滙豐業務不是純銀行業務,對其入股海豐大加阻攔,促使滙豐萌生盡快出售和黃的意圖,而「剛巧」超人在收購九倉一役後,正四處尋找新收購目標,一個想買一個想賣,於是兩方一拍即合,很快便達成交易。其中談判的過程,當然不會是這三言兩語般簡單,但筆者只能以「不知何故」來解釋。
好友老趙謂筆者務必要談一談,當年滙豐在出售和黃時,給予長實之優厚條款。據1979年9月26日之《大公報》記載,滙豐以每股7.1元價格出售9000萬股和黃股份給長實,約佔和黃已發行股數的22%,涉及金額為6.3億港元,但當時長實只須支付這6.3億港元的20%,即1.26億港元,餘額則可延至兩年後才支付。
從這宗交易可見,當年長實僅須付出1.26億港元,便可控制資產值高達10億美元之和黃,可見滙豐給予長實的條款是如何優厚。至於為何條款如此優厚,便要引用曹Sir那句「木宰羊」,他比筆者更清楚。
上述部份資料參考自《李嘉誠成功之路》、《香港富豪列傳》及《香港華資財團》等書,及其「他」人之記憶。
(小啟:「第三屆全港投資精英大賽」於12月20日所刊登之問題答案如下:1.c;2.a;3.b;4.d;5.a及6.c)
譚紹興
電郵: